刚性支出有哪些,中国财政支出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优化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13:22
- 提问者网友:我是女神我骄傲
- 2021-04-03 09:15
刚性支出有哪些,中国财政支出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优化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荒野風
- 2021-04-03 10:33
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摘要】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存在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大,规模不断膨胀,收支矛盾加剧,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等系列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如何优化财政支出是我们讨论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存在问题 优化措施
一、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建设支出居高不下。
在体制转轨阶段,为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政府要保持一定的政策连贯性,这就造成了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所占份额相对较大。资料表明,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56.08%下降到2003年的30.06%,但这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如美国为4.9%,日本为4.17%),而且也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同时,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政府参与的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即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却不足。据统计,我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量占总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22.6%下降到2003年的11.6%,政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1980年的44.7%下降到2003年的3%。可以看出,我国财政仍带有很强的生产性,侧重对生产的直接投资,而对生产的外部环境建设关注不够。
2.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以致财政该管的没有管好或管不了,管了不该管的。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投资支出不断下降,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日趋削弱。财政投资比重的急速下降致使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逐渐削弱,无力增加对经济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城市维护和企业改造的投入。二是财政补贴支出负担日益沉重。我国的财政补贴由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组成。目前,由于价格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一部分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已由市场调节,财政补贴数额有所减少,但财政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不低。三是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增长,已大量挤占急需的公共支出项目。在政府财政支出总量占国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包括公检法支出在内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却不断增长。由于行政管理费支出是属于比较刚性的支出,迅速膨胀后,削减往往比较困难,这又给日后控制财政支出增长带来了非常棘手的问题。四是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比重下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正进入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急需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财政的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却连年下降,农业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五是福利保障性支出明显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一直由“企业办社会”,财政支出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支出,与之接近的抚恤救济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86—1995年间仅为1.7%, 而其它国家的福利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般在20%—50%之间,社会保障支出不到位已经制约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3.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目前我们的财政支出管理方法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通常做法是根据前几年支出实际平均数,再加上因物价上涨和事业发展增长部分,编制预算单位的支出预算。这样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这种做法不仅造成了单位之间经费供应上的苦乐不均,而且导致支出中的不足和浪费。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导致在预算确定之前,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争投资、争项目;预算确定之后,财政部门按预算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拨款,由各个部门及有关单位自己安排使用。由于缺乏财政强有力的控制和监督,缺乏透明度,容易滋生权钱交易......余下全文>>
【摘要】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存在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大,规模不断膨胀,收支矛盾加剧,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等系列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如何优化财政支出是我们讨论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存在问题 优化措施
一、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建设支出居高不下。
在体制转轨阶段,为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政府要保持一定的政策连贯性,这就造成了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所占份额相对较大。资料表明,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56.08%下降到2003年的30.06%,但这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如美国为4.9%,日本为4.17%),而且也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同时,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政府参与的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即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却不足。据统计,我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量占总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22.6%下降到2003年的11.6%,政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1980年的44.7%下降到2003年的3%。可以看出,我国财政仍带有很强的生产性,侧重对生产的直接投资,而对生产的外部环境建设关注不够。
2.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以致财政该管的没有管好或管不了,管了不该管的。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投资支出不断下降,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日趋削弱。财政投资比重的急速下降致使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逐渐削弱,无力增加对经济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城市维护和企业改造的投入。二是财政补贴支出负担日益沉重。我国的财政补贴由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组成。目前,由于价格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一部分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已由市场调节,财政补贴数额有所减少,但财政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不低。三是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增长,已大量挤占急需的公共支出项目。在政府财政支出总量占国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包括公检法支出在内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却不断增长。由于行政管理费支出是属于比较刚性的支出,迅速膨胀后,削减往往比较困难,这又给日后控制财政支出增长带来了非常棘手的问题。四是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比重下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正进入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急需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财政的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却连年下降,农业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五是福利保障性支出明显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一直由“企业办社会”,财政支出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支出,与之接近的抚恤救济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86—1995年间仅为1.7%, 而其它国家的福利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般在20%—50%之间,社会保障支出不到位已经制约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3.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目前我们的财政支出管理方法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通常做法是根据前几年支出实际平均数,再加上因物价上涨和事业发展增长部分,编制预算单位的支出预算。这样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这种做法不仅造成了单位之间经费供应上的苦乐不均,而且导致支出中的不足和浪费。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导致在预算确定之前,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争投资、争项目;预算确定之后,财政部门按预算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拨款,由各个部门及有关单位自己安排使用。由于缺乏财政强有力的控制和监督,缺乏透明度,容易滋生权钱交易......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