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民之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1 14:17
- 提问者网友:wodetian
- 2021-03-10 22:50
【防民之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蓝房子
- 2021-03-11 00:29
【答案】
1.可分三层。 第一层:召公用概括性语句否定了厉王的弭谤措施。 第二层:具体论述怎样对待民“谤”,做到“宣之使言”。 第三层: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民谤”直接关系到国富民强的道理。 提示:体会召公说话的条理性,可体会其说话严密的逻辑性。 2.第一处比喻,以江河堵塞必将泛滥成灾比喻防民之口国家必将成灾,以“川”喻民之“口”。第二处比喻,以“土有山川”和“原隰衍沃”来比喻“口之宣言”。“山川”“原隰衍沃”生产出人民赖以生存的“财用”“衣食”,可见“山川”“原隰衍沃”之重要,那么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成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大事。第一个比喻说明民谤不能消极被动地防。第二个比喻说明民谤不但不能消极被动地防,还须积极主动地“宣”。前一层从消极方面打比方,后一层是从积极方面进行比喻,看似两喻并列,实则后一比喻乃是前一比喻的深入。
1.可分三层。 第一层:召公用概括性语句否定了厉王的弭谤措施。 第二层:具体论述怎样对待民“谤”,做到“宣之使言”。 第三层: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民谤”直接关系到国富民强的道理。 提示:体会召公说话的条理性,可体会其说话严密的逻辑性。 2.第一处比喻,以江河堵塞必将泛滥成灾比喻防民之口国家必将成灾,以“川”喻民之“口”。第二处比喻,以“土有山川”和“原隰衍沃”来比喻“口之宣言”。“山川”“原隰衍沃”生产出人民赖以生存的“财用”“衣食”,可见“山川”“原隰衍沃”之重要,那么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成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大事。第一个比喻说明民谤不能消极被动地防。第二个比喻说明民谤不但不能消极被动地防,还须积极主动地“宣”。前一层从消极方面打比方,后一层是从积极方面进行比喻,看似两喻并列,实则后一比喻乃是前一比喻的深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3-11 01:21
哦,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