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雍正王朝的“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确有其事吗?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9 19:58
- 提问者网友:我是女神我骄傲
- 2021-11-28 23:33
历史上雍正王朝的“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确有其事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11-28 23:44
1、确有其事,“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制度是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实行的。是雍正朝的三大德政之一,其他两个,一是摊丁入亩,一是火耗归公。
至于百度百科中查不到,是因为该词条还未完善,可参见词条: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2、相关背景:
清理钱粮亏空,是雍正帝关注的另一重大问题。他即位不到一月,就将此事提上日程。雍正帝认为钱粮亏空的主因是上司勒索与官员自身侵贪,这一判断切中要害。
据此,他向各级官员发出警告,要求不得苛派民间,限期完结亏空,否则从重治罪。之后,雍正帝又成立了专司审查钱粮奏销的机构——会考府,由其亲信怡亲王允祥主持。同时,他还令允祥管理户部三库,以整顿财政。
除此之外,雍正帝还加大对亏空钱粮官员处分的力度。他一改其父的纵容态度,凡亏空钱粮者一律革职,并由本人负责归还。
雍正二年八月,雍正帝鉴于相关案件量刑过轻,加重处罚:“那(挪)移一万两以上至二万两者,发边卫充军;二万两以上者,虽属那(挪)移,亦照侵盗钱粮例拟斩。”
对因贪污、勒索而造成亏空的官员,雍正帝毫不留情,凡有犯者即革职抄家,用其家产赔偿亏空。
他特别设置了一个封桩库,“凡一切赃款羡余银两,皆贮其内,至末年至三千余万,国用充足。”经过多年努力,康熙朝遗留的亏空基本追缴完毕。各级官员也大受威慑,不敢轻易以身试法。
3、清世宗改革: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初九日,也就是胤继位还不到半年时,他就在湖广总督杨宗仁进呈的奏折上挥笔朱批:“尔可竭力为朕改革。”
雍正帝推出的改革措施,几乎覆盖到了王朝统治的每一方面,堪称全方位改革。除了以上宫崎市定先生已提及的皇太子密建法(通称“秘密立储”),创立军机处和发给养廉银(又称“火耗归公”)等大项外。
政治改革尚有清查亏空与严惩贪污、完善奏折制度、打击朋党、整理旗务、台省合一等,经济改革有摊丁入地,社会改革则有改土归流和除豁贱民。
雍正帝45岁继位,是清朝入关后十位皇帝中“接棒”时年龄最大的一位,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13年间经他亲自批阅而留存至今的奏折,汉文的约有35000件,满文的有6000多件,远多于在位时间长得多的康熙、乾隆二帝。
而且他在藩邸当皇子四十多年,皇父康熙帝治国之道,长期耳濡目染,故能洞察政情,深知时弊,甫登大位,即能施展拳脚。
扩展资料: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古代收税,只到老百姓家,官绅自外老百姓还要当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不必当差不交税。“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银两兑买。
但由于触及官绅利益,因此实行起来有较大难度。但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必须暂时牺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这种暂时的利益牺牲是为了王朝巩固之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至于百度百科中查不到,是因为该词条还未完善,可参见词条: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2、相关背景:
清理钱粮亏空,是雍正帝关注的另一重大问题。他即位不到一月,就将此事提上日程。雍正帝认为钱粮亏空的主因是上司勒索与官员自身侵贪,这一判断切中要害。
据此,他向各级官员发出警告,要求不得苛派民间,限期完结亏空,否则从重治罪。之后,雍正帝又成立了专司审查钱粮奏销的机构——会考府,由其亲信怡亲王允祥主持。同时,他还令允祥管理户部三库,以整顿财政。
除此之外,雍正帝还加大对亏空钱粮官员处分的力度。他一改其父的纵容态度,凡亏空钱粮者一律革职,并由本人负责归还。
雍正二年八月,雍正帝鉴于相关案件量刑过轻,加重处罚:“那(挪)移一万两以上至二万两者,发边卫充军;二万两以上者,虽属那(挪)移,亦照侵盗钱粮例拟斩。”
对因贪污、勒索而造成亏空的官员,雍正帝毫不留情,凡有犯者即革职抄家,用其家产赔偿亏空。
他特别设置了一个封桩库,“凡一切赃款羡余银两,皆贮其内,至末年至三千余万,国用充足。”经过多年努力,康熙朝遗留的亏空基本追缴完毕。各级官员也大受威慑,不敢轻易以身试法。
3、清世宗改革: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初九日,也就是胤继位还不到半年时,他就在湖广总督杨宗仁进呈的奏折上挥笔朱批:“尔可竭力为朕改革。”
雍正帝推出的改革措施,几乎覆盖到了王朝统治的每一方面,堪称全方位改革。除了以上宫崎市定先生已提及的皇太子密建法(通称“秘密立储”),创立军机处和发给养廉银(又称“火耗归公”)等大项外。
政治改革尚有清查亏空与严惩贪污、完善奏折制度、打击朋党、整理旗务、台省合一等,经济改革有摊丁入地,社会改革则有改土归流和除豁贱民。
雍正帝45岁继位,是清朝入关后十位皇帝中“接棒”时年龄最大的一位,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13年间经他亲自批阅而留存至今的奏折,汉文的约有35000件,满文的有6000多件,远多于在位时间长得多的康熙、乾隆二帝。
而且他在藩邸当皇子四十多年,皇父康熙帝治国之道,长期耳濡目染,故能洞察政情,深知时弊,甫登大位,即能施展拳脚。
扩展资料: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古代收税,只到老百姓家,官绅自外老百姓还要当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不必当差不交税。“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银两兑买。
但由于触及官绅利益,因此实行起来有较大难度。但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必须暂时牺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这种暂时的利益牺牲是为了王朝巩固之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余生
- 2021-11-29 03:19
只听说 实行摊丁入亩、 除贱为良、开始耗羡归公制度 、推行保甲制、建立“廷寄”制度。康熙末年财政严重亏空。康熙四十八年户部存银五千多万两,六十一年仅八百多万两,存银下降这么多,原因是亏空。雍正元年起到九年,雍正帝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场钱粮大清查。规定凡是亏空,三年补齐。
所以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也是有可能的
- 2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11-29 02:01
有。在河南由田文镜试行,但田文镜手段太粗暴,落下了个酷吏的名声,这项政策最终没有成功。追问你这个是比较准确的,可能只是试行,下面抵触过大,最后没能推广,要不百度百科,这么权威的机构不会不记载。只写了:“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
- 3楼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11-29 01:15
清朝雍正,是历史上争议较多的皇帝。从他的即位到施政,一直是扑朔迷离,连死都是不明不白,史笔很少。据传他冷面冷心、严刑厉治,对下多苛责而少体恤,许多人称他为“冷血皇帝”。而就是这么一个“冷”皇帝,却作了一篇鲜为人知的吏治“真文章”,史称“雍正维新”。
康熙末年,政事懈怠,文恬武嬉,表面上名称盛世、官清民晏、“永不加赋”,实际上中央过度集权,百官无所事事,人浮于事;官员结党营私,关系盘根错节,相互倾轧;各项杂费繁重,官吏横征暴殓,怨声载道;政策漏洞百出,贪污舞弊成风,名目众多;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贫富悬殊,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到雍正即位时,国库已被大小官员借空,仅存白银八百万两,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雍正就是在这样糜烂的环境和复杂的党争中即位的。为了收拾这个“烂摊子”,他内依十三弟允祥,平息青海叛乱,惩戒兄弟篡逆;外凭一干能吏,实行 “雍正改元,刷新政治”,建立了封建历史上较为完备的反腐机制。在当时的改革先驱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名相张廷玉和雍正三大“模范”总督,他们出身不同,出发点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各自迥异。
——“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三朝宰辅张廷玉,机敏练达、多谋善断,出身于勋贵之家,袭爵而为显官。他处中央机枢之位,统筹全局,因时而宜,致力于建立制度完善的防范机制:一是完善制度。他对全国的刑法、钱法、监查制度了如指掌,同时他长期办事,对官场弊端十分熟习,据此他把各项制度一一加以修正总结,建立了较为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并“铁牌定制”,广为宣示。二是严格执行制度。他一方面广开言路,主张对官员的公开监督,认为“事无不可对人言”。另一方面秉公执法,对于贪官,即使是亲哥哥张廷璐,他也决不姑息;对于廉官,即使触怒皇帝,他也舍身相护,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
——“不需腐败”的保障机制。两江总督李卫,聪明多智、巧于任事,出身于乞丐奴仆,得雍正宠爱而授官。他总督江南,富甲天下,因地而宜,致力于建立“不需腐败”的保障机制。一是高薪养廉。清代官员俸禄偏低,造成了官场公开腐败的奇怪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卫提出“高薪养廉”。江南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他对来往商贾、各种娱乐场所课以重税,用来补贴官员俸禄的不足。二是加大“腐败成本”。对拿了“养廉银”还照贪的官吏,不管数目大小,他拿住了就抄家杀头,软硬齐施,使江南官场贪风大减。
——“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河南总督田文镜,忠君勤政,公心耿耿,出身于捐官杂途,为求有所作为而出钱买官。他总督河南,官风混乱,因事而宜,致力于建立严刑峻法的惩治机制。一是加强督导,他充分运用手中的权力,对全省的军政、民政、财政、学政各个方面严加监督,官吏稍有差错,他就“拜折参劾”。二是严厉惩处。对于贪官,他历来是酷刑峻法,“小过而施大刑”。他主张官民平等,越是仕绅犯法,越是严加苛责,不留情面,因此全省官员“畏之如虎 ”。虽然过于偏激,但对当时河南官场“畏刑不畏法”的混乱风气而用,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除了三大“模范总督”之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总督李绂,他清正廉洁、学理精深,出身于状元及第,科举而为官。他总督湖广,文风颇盛,因人而宜,致力于建立以人为本的自律机制。一方面他以身作则。清廉自持,耿介而不妄取,从不收受俸禄以外的任何钱物;另一方面他强调思想教育。多次要求官员组织学习以“清圣祖训”为代表的封建道德观念,希望官员通过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来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对于贪官,他重文戒而轻刑罚,认为“去其颜面而甚过刀斧”,这确实促使了一些好名的仕大夫官员慎于律己、防欲力善,但由于惩戒措施弱化,仍屡有心存侥幸的贪官敢于试法,效果并不显著。
“雍正维新”就是以这四种机制为基础,建立起一整套反腐败、肃吏治的规章制度,其主要措施包括:
“圣祖训示” 清圣祖康熙执政清明,留下了许多为官善民的训导格言,可说是封建时代思想道德的至善名言。雍正将之归纳整理成“圣训” 十三条,在全国各地修建学宫,诏令全国大小官员、读书仕子学习诵读,对官员也以此为标准进行考功核绩,可说是封建时代最全面普遍深入的廉政教育。
“铁牌定制” 雍正对法制建设看得很重,为了完善法制,他指派宰相张廷玉将六部九司的职责制度归纳总结,然后修订整理成文,铸在铁牌上,树给百官观看。为了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他杖杀擅问外官职守的宠优葛世昌,为制度的执行起到了良好的助力。
“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清代贪污贿赂名目繁多,诸如冰炭敬、门包、印结费等等,但绝大部分最终都来源于百姓所交的钱粮税费中的火耗部分。当时,火耗弊端很大,大小官员的职务消费、个人补贴都从里面开支,有的官员还从中贪污舞弊,致使有时一两正税竟要收取二两火耗。而且税制十分不合理,连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乞丐也要交纳人头税。另一方面各种赋税差役繁重,而官绅地主却依仗特权,既不缴粮、又不服役,老百姓苦不堪言。为了克服这些弊端,雍正丈量全国土地,改革财税制度,推行“火耗归公”“推行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他率先提出“高薪养廉”的观念,把火耗集中起来,接官职大小、事务轻繁分发“养廉银”,既缓和了阶级矛盾,又平衡了官缺乏之向苦乐不均的现象。
“铁面御史”“六品钦差”和“密折专奏” 雍正十分注意监督机制的到位,他一方面选拔敢于仗义执言的官员担任监察御史。有名的“铁面御史”孙嘉淦就是因指出制钱弊法、敢于顶撞户部尚书而得雍正赏识,从一六品小吏屡次升官至都御史(最高监察长官)。另一方面经常派出官员四处巡视,搜检官员弊政。田文镜就是以六品职衔钦差山西时揭发了“天下第一巡抚”诺敏的欺君舞弊行为而一举成名。同时他推行“密折”制度,鼓励官员检举其他官吏的不法行为。这样通过长期和不定期监督相结合,明暗监督相结合,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监督体系。
“百官行述”和“停轿接状” 雍正在位时期,推行了一系列廉政新举措,“百官行述”和“停轿接状”就是其中的两项。“百官行述”相当于现在的廉政档案,起因在于一个名为任伯安的部曹小吏,他利用在吏部任事的机会,抄下了各级官吏的大小过失,然后以此为要挟,呵斥六部大小官员如同皂隶。雍正以此为鉴,建立了各级官吏的廉政档案,以此作为官员任免的参照。“停轿接状”相当于现在的“首问责任制”。雍正下令,所有官员不论官职大小、职位如何,凡有百姓拦轿告状一律停轿受理,并负追察之责。这些在现在看来,都是比较时新有效的廉政措施。
“矫枉过正” 雍正对于反腐败有一段精辟的比喻,他认为反腐败好比弄直弯了的扁担,压直一下再松开,照样是弯的,必须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扳,再慢慢松开,这样就直了。因此,他主张“治乱用重典”,对腐败分子严厉惩处。即位第一天就连抄了21名贪赎官员的家,随后又赐死了他的亲戚兼亲信年羹尧,腰斩了曾经深得他信任的诺敏、张廷璐。张死时,用身下的血连书七个“惨”字,为历史上大小贪官写下了血的教训。
雍正新政施行后,成效显著。在他在位的十三年间,结党之风大止、吏治也较为清明、人民生活安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国库充盈,库存白银达到五千万两,而且如雍正本人所说,“这五千万两,不是来自百姓,而是来自污吏”,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良好的“续断”作用。追问张廷璐是张廷玉的弟弟,你历史没学好!而且,历史上的张廷璐也没被腰斩,只是因封邱学子罢考事件牵连落职,不久即被重新起用,乾隆九年(1745年),上表自陈年迈,获准辞官归里。第二年在家乡病逝。谥文端,赠太子太傅。你看的那个是二月河写的小说《雍正王朝》里面有许多虚构的成分。
康熙末年,政事懈怠,文恬武嬉,表面上名称盛世、官清民晏、“永不加赋”,实际上中央过度集权,百官无所事事,人浮于事;官员结党营私,关系盘根错节,相互倾轧;各项杂费繁重,官吏横征暴殓,怨声载道;政策漏洞百出,贪污舞弊成风,名目众多;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贫富悬殊,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到雍正即位时,国库已被大小官员借空,仅存白银八百万两,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雍正就是在这样糜烂的环境和复杂的党争中即位的。为了收拾这个“烂摊子”,他内依十三弟允祥,平息青海叛乱,惩戒兄弟篡逆;外凭一干能吏,实行 “雍正改元,刷新政治”,建立了封建历史上较为完备的反腐机制。在当时的改革先驱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名相张廷玉和雍正三大“模范”总督,他们出身不同,出发点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各自迥异。
——“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三朝宰辅张廷玉,机敏练达、多谋善断,出身于勋贵之家,袭爵而为显官。他处中央机枢之位,统筹全局,因时而宜,致力于建立制度完善的防范机制:一是完善制度。他对全国的刑法、钱法、监查制度了如指掌,同时他长期办事,对官场弊端十分熟习,据此他把各项制度一一加以修正总结,建立了较为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并“铁牌定制”,广为宣示。二是严格执行制度。他一方面广开言路,主张对官员的公开监督,认为“事无不可对人言”。另一方面秉公执法,对于贪官,即使是亲哥哥张廷璐,他也决不姑息;对于廉官,即使触怒皇帝,他也舍身相护,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
——“不需腐败”的保障机制。两江总督李卫,聪明多智、巧于任事,出身于乞丐奴仆,得雍正宠爱而授官。他总督江南,富甲天下,因地而宜,致力于建立“不需腐败”的保障机制。一是高薪养廉。清代官员俸禄偏低,造成了官场公开腐败的奇怪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卫提出“高薪养廉”。江南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他对来往商贾、各种娱乐场所课以重税,用来补贴官员俸禄的不足。二是加大“腐败成本”。对拿了“养廉银”还照贪的官吏,不管数目大小,他拿住了就抄家杀头,软硬齐施,使江南官场贪风大减。
——“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河南总督田文镜,忠君勤政,公心耿耿,出身于捐官杂途,为求有所作为而出钱买官。他总督河南,官风混乱,因事而宜,致力于建立严刑峻法的惩治机制。一是加强督导,他充分运用手中的权力,对全省的军政、民政、财政、学政各个方面严加监督,官吏稍有差错,他就“拜折参劾”。二是严厉惩处。对于贪官,他历来是酷刑峻法,“小过而施大刑”。他主张官民平等,越是仕绅犯法,越是严加苛责,不留情面,因此全省官员“畏之如虎 ”。虽然过于偏激,但对当时河南官场“畏刑不畏法”的混乱风气而用,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除了三大“模范总督”之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总督李绂,他清正廉洁、学理精深,出身于状元及第,科举而为官。他总督湖广,文风颇盛,因人而宜,致力于建立以人为本的自律机制。一方面他以身作则。清廉自持,耿介而不妄取,从不收受俸禄以外的任何钱物;另一方面他强调思想教育。多次要求官员组织学习以“清圣祖训”为代表的封建道德观念,希望官员通过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来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对于贪官,他重文戒而轻刑罚,认为“去其颜面而甚过刀斧”,这确实促使了一些好名的仕大夫官员慎于律己、防欲力善,但由于惩戒措施弱化,仍屡有心存侥幸的贪官敢于试法,效果并不显著。
“雍正维新”就是以这四种机制为基础,建立起一整套反腐败、肃吏治的规章制度,其主要措施包括:
“圣祖训示” 清圣祖康熙执政清明,留下了许多为官善民的训导格言,可说是封建时代思想道德的至善名言。雍正将之归纳整理成“圣训” 十三条,在全国各地修建学宫,诏令全国大小官员、读书仕子学习诵读,对官员也以此为标准进行考功核绩,可说是封建时代最全面普遍深入的廉政教育。
“铁牌定制” 雍正对法制建设看得很重,为了完善法制,他指派宰相张廷玉将六部九司的职责制度归纳总结,然后修订整理成文,铸在铁牌上,树给百官观看。为了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他杖杀擅问外官职守的宠优葛世昌,为制度的执行起到了良好的助力。
“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清代贪污贿赂名目繁多,诸如冰炭敬、门包、印结费等等,但绝大部分最终都来源于百姓所交的钱粮税费中的火耗部分。当时,火耗弊端很大,大小官员的职务消费、个人补贴都从里面开支,有的官员还从中贪污舞弊,致使有时一两正税竟要收取二两火耗。而且税制十分不合理,连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乞丐也要交纳人头税。另一方面各种赋税差役繁重,而官绅地主却依仗特权,既不缴粮、又不服役,老百姓苦不堪言。为了克服这些弊端,雍正丈量全国土地,改革财税制度,推行“火耗归公”“推行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他率先提出“高薪养廉”的观念,把火耗集中起来,接官职大小、事务轻繁分发“养廉银”,既缓和了阶级矛盾,又平衡了官缺乏之向苦乐不均的现象。
“铁面御史”“六品钦差”和“密折专奏” 雍正十分注意监督机制的到位,他一方面选拔敢于仗义执言的官员担任监察御史。有名的“铁面御史”孙嘉淦就是因指出制钱弊法、敢于顶撞户部尚书而得雍正赏识,从一六品小吏屡次升官至都御史(最高监察长官)。另一方面经常派出官员四处巡视,搜检官员弊政。田文镜就是以六品职衔钦差山西时揭发了“天下第一巡抚”诺敏的欺君舞弊行为而一举成名。同时他推行“密折”制度,鼓励官员检举其他官吏的不法行为。这样通过长期和不定期监督相结合,明暗监督相结合,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监督体系。
“百官行述”和“停轿接状” 雍正在位时期,推行了一系列廉政新举措,“百官行述”和“停轿接状”就是其中的两项。“百官行述”相当于现在的廉政档案,起因在于一个名为任伯安的部曹小吏,他利用在吏部任事的机会,抄下了各级官吏的大小过失,然后以此为要挟,呵斥六部大小官员如同皂隶。雍正以此为鉴,建立了各级官吏的廉政档案,以此作为官员任免的参照。“停轿接状”相当于现在的“首问责任制”。雍正下令,所有官员不论官职大小、职位如何,凡有百姓拦轿告状一律停轿受理,并负追察之责。这些在现在看来,都是比较时新有效的廉政措施。
“矫枉过正” 雍正对于反腐败有一段精辟的比喻,他认为反腐败好比弄直弯了的扁担,压直一下再松开,照样是弯的,必须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扳,再慢慢松开,这样就直了。因此,他主张“治乱用重典”,对腐败分子严厉惩处。即位第一天就连抄了21名贪赎官员的家,随后又赐死了他的亲戚兼亲信年羹尧,腰斩了曾经深得他信任的诺敏、张廷璐。张死时,用身下的血连书七个“惨”字,为历史上大小贪官写下了血的教训。
雍正新政施行后,成效显著。在他在位的十三年间,结党之风大止、吏治也较为清明、人民生活安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国库充盈,库存白银达到五千万两,而且如雍正本人所说,“这五千万两,不是来自百姓,而是来自污吏”,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良好的“续断”作用。追问张廷璐是张廷玉的弟弟,你历史没学好!而且,历史上的张廷璐也没被腰斩,只是因封邱学子罢考事件牵连落职,不久即被重新起用,乾隆九年(1745年),上表自陈年迈,获准辞官归里。第二年在家乡病逝。谥文端,赠太子太傅。你看的那个是二月河写的小说《雍正王朝》里面有许多虚构的成分。
- 4楼网友:醉吻情书
- 2021-11-29 00:00
确有其事。
雍正继位后,推行了三大新政。
1、“摊丁入亩”——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
2、“耗羡归公”(火耗归公):
碎银加火铸成银锭时的折耗,亦称耗羡。实行中官员任意加派,一两可加至数钱。因不在上交正额之内,官员从中任意侵贪,成为官场公行的陋习。雍正帝改政,将各地加派的火耗由上级官府依定额发给官员,火耗一分为三:一份给地方官养廉,一份弥补地方亏空,一份留地方公用。这样,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廉政。
3、官绅纳粮,一体当差
“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或称“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此政策指”官员地主也必须缴纳赋税。即废除贵族免税特权。
康熙四十余年开始了国家财政危机,固有的公差、贵族免徭役赋税的制度,不但使财政负担落在穷苦百姓身上,而且国库空虚。此政策优化税收结构,使社会富有阶级承担更多的税收责任。
雍正继位后,推行了三大新政。
1、“摊丁入亩”——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
2、“耗羡归公”(火耗归公):
碎银加火铸成银锭时的折耗,亦称耗羡。实行中官员任意加派,一两可加至数钱。因不在上交正额之内,官员从中任意侵贪,成为官场公行的陋习。雍正帝改政,将各地加派的火耗由上级官府依定额发给官员,火耗一分为三:一份给地方官养廉,一份弥补地方亏空,一份留地方公用。这样,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廉政。
3、官绅纳粮,一体当差
“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或称“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此政策指”官员地主也必须缴纳赋税。即废除贵族免税特权。
康熙四十余年开始了国家财政危机,固有的公差、贵族免徭役赋税的制度,不但使财政负担落在穷苦百姓身上,而且国库空虚。此政策优化税收结构,使社会富有阶级承担更多的税收责任。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