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思念家乡的诗句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2 14:04
- 提问者网友:我一贱你就笑
- 2021-03-22 06:43
杜甫思念家乡的诗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03-22 07:44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赏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赏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