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诗歌萧关逢侯骑,对“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赏析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8 03:52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04-07 08:32
王维的诗歌萧关逢侯骑,对“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赏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笑迎怀羞
- 2021-04-07 08:39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唐)的《使至塞上》选自全唐诗:卷126_76。这是一篇关于边塞的五律。
【注释】 1。单车:单车独行。问边:慰问边防。
2。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王维自喻。
4。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5。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6。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
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8。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韵译】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西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尉,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鉴赏1】 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个字中。
颈联的“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王维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鉴赏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讲诗人王维自己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胡天。诗人王维以“征蓬”“归雁”自比,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流露出孤寂、抑郁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远处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云霄,描绘出“孤寂、苍凉和......余下全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唐)的《使至塞上》选自全唐诗:卷126_76。这是一篇关于边塞的五律。
【注释】 1。单车:单车独行。问边:慰问边防。
2。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王维自喻。
4。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5。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6。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
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8。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韵译】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西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尉,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鉴赏1】 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个字中。
颈联的“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王维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鉴赏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讲诗人王维自己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胡天。诗人王维以“征蓬”“归雁”自比,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流露出孤寂、抑郁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远处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云霄,描绘出“孤寂、苍凉和......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