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
Ⅰ(8分)图示铜污染对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上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图a和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ug/L及30ug/L的培养液中数量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2)图a显示的结果表明,第21天与第5天相比,甲与乙的 发生了改变。
(3)比较a、 b两图,还能得出哪些结论是① 、② 。
Ⅱ(10分)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流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Ⅰ
Ⅱ
Ⅲ
GP和NP
GP=55.6×102
NP=1.3×102
GP=176×103
NP=6×103
GP=59.3×106
NP=49.5×106
NP/GP
0.02
0.03
0.85
R
54.3×102
170×103
8.8×106
未利用
——
62.8%
99.7%
(1)Ⅱ所代表的动物是 ,其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 。
(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
(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 。
(18分)Ⅰ(8分)图示铜污染对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上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图a和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ug/L及30ug/L的培养液中数量变化情况,虚线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10:41
- 提问者网友:呐年旧曙光
- 2021-02-08 23:57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佘樂
- 2021-02-09 00:04
(答案→) 解析:Ⅰ(1)从图a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种水蚤在铜污染或无铜污染中都存在优势物种,故它们的关系为竞争关系。(2)第21天时甲水蚤比乙水蚤数量多,第5天时乙水蚤比甲水蚤数量多,即在不同的时刻优势物种不同。(3)比较a、b虚线左侧,可以发现当铜污染程度加大时,乙的优势更明显;比较a、b全图,可以发现,有污染时,乙优势明显,无污染时,甲优势明显,同时能说明,环境变化导致优势物种发生改变。Ⅱ(1)植物→田鼠→鼬,总同化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Ⅱ的总同化能量处于第二位,代表田鼠,呼吸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用于维持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形成散失(用于维持体温)。(2)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反映了呼吸量与总同化量的不同。(3)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总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总同化量。比值偏小,原因是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偏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2-09 00:59
这个问题我还想问问老师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