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戏服的颜色搭配有什么讲究?
答案:4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4 16:08
- 提问者网友:城市野鹿
- 2021-01-13 17:49
京剧戏服的颜色搭配有什么讲究?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duile
- 2021-01-13 18:54
京剧服装的服色来源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衣着服色,主要是以明朝社会的服色为基础演变而来。由于京剧的服装具有高度的符号性特征,京剧的服色也就成了体现剧中人物性格的渠道之一。
早期京剧服装主要有"上下五色"之分,"上五色"是指红、黄、黑、绿、白;"下五色"是指蓝、粉、紫、秋香、皎月。由于黄色属于皇家专用色,因此一般人物不能随便使用。
体现服色特色最为明显的服装是男蟒和男靠。旧戏班形容服装规模整齐通常会说有"十蟒十靠",就是指有十种颜色的蟒和靠,可以开很大规模的戏。由于京剧服色与剧中人物性格的密切关系,所以在给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服色的服装上,是有一套严格的规定的。
以长靠为例,红靠一般都是给正面人物或者英武之人穿用。比如《战太平》之花云,《小商河》之杨再兴,《金雁桥》之张任,《诛仙阵》之韦陀等等,以体现剧中人的英气。
由于黄色属于皇家专用色,所以一般人物所用的黄靠都不是明黄色,杏黄色如《定军山》之黄忠,《李陵碑》之杨继业,《珠帘寨》之李克用等等,为体现老年武将老当益壮的性格;穿黄靠的还有一种性格的人是暴躁武将,如《战宛城》之典韦,《四平山》之宇文成都,《挑华车》之兀术,《瘟癀阵》之杨戬等等,由于赵匡胤是开国皇帝,所以后来在《龙虎斗》中扎明黄靠。
黑色靠一般都是给性格粗鲁莽撞之人准备的,比如《长坂坡》之张飞,《金沙滩》之杨七郎,《牛头山》之牛皋等等。《霸王别姬》中的项羽扎黑色软靠(没有靠旗),但是由于霸王的特殊身份,所以一般霸王的靠都要特制。
绿色靠一般都是勾红色脸谱的人物穿,比如《古城会》之关羽(软靠),《铁笼山》之姜维,《大名府》之关胜等等,都是忠勇之士,同样,关羽的绿靠一般也是要特制的,俗称"老爷靠"。最早的《挑华车》之高宠也勾红色三块瓦脸谱,所以高宠也有扎绿靠的扮相
白色靠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比如年轻英俊的武将,如《银空山》的高嗣继,《长坂坡》的赵云,《两将军》的马超等等,还有一种人物是所谓的"儒将",比如,《长坂坡》的张辽,《镇潭州》的岳飞,《武昭关》之伍子胥等等,还有一些老年武将,比如《凤鸣关》之赵云,《定军山》之严颜、《百凉楼》之吴祯,《绝燕令》的定燕平等等。
"上五色"一般为剧中主演所用,"下五色"则为剧中较次要的角色用,所以扎蓝靠的一般都为次要的武将如《战宛城》之夏侯惇、《取金陵》俞通海等等。戏班中还有"猛烈亲王扎蓝靠"的谚诀,所以《挑华车》之高宠既可以扎绿靠,也可以扎蓝靠。
粉色属于小生专用色,粉靠也是小生应工的人物所用。比如《回荆州》之周瑜,《棋盘山》之薛丁山,《佘赛花》之杨继业等等。倘若戏班中没有粉靠的话,那就可以用白靠代替。
紫靠则为勇猛的武将所用,比如《失街亭》之张郃、《贾家楼》之唐璧、《夺太仓》之常遇春等等。
秋香和皎月是两种比较特殊的颜色,秋香是介于草绿和橄榄绿之间的绿色,皎月是湖蓝和正蓝之间的蓝色。秋香一般为老年人物的专用色,秋香色的靠很少,如果同剧中有其他人物必须穿杏黄靠的时候,而后台只有一身杏黄靠的时候。那么年老的人物可以扎秋香靠,比如《李陵碑》之杨继业,新编戏《官渡之战》的袁绍、《对花枪》的罗艺也扎秋香靠。同样,皎月靠也是在同一出戏中有小生已经扎了粉靠的时候,为了区分,可以扎皎月靠。但是《金沙滩》一剧中,杨四郎必须扎皎月靠,杨八郎必须扎粉靠。
随着京剧服色的不断发展,靠的颜色也逐渐增多,但是新增的颜色在使用上,也基本是在原有服色的基础上细化而已。
京剧服装服色浅谈(二)蟒袍服色(上)
作者:涉川
蟒袍在京剧舞台上属于常用服装,男蟒主要是剧中的王侯将相等高级官员所穿,女蟒(包括老旦蟒)是剧中的后妃、诰命夫人所穿,还有一种旗蟒,是少数民族妇女所穿的。蟒的服装形式主要脱胎于明代高级官员的官服,上面的图案一般都为龙,在古代有"五足为龙,四足为蟒"的说法,所以将这种服装统称为"蟒"。
蟒袍的主要色彩和长靠基本一样,也分上五色和下五色,但是略有区别。服色的主要特性也是表示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同时注重整体的舞台美观。
使用范围最广的是红蟒,按刺绣图案可基本分为红行龙蟒和红团龙蟒两大类,行龙蟒一般为花脸所用,剧中的宰相(尤其是奸臣)一般均穿红蟒,如《杨家将》的潘洪、《长坂坡》的曹操、《宇宙锋》的赵高、《逍遥津》的司马师等等,均属此列。
团龙蟒主要为老生所用,剧中的英雄武将,如《战太平》的花云;不能称为皇帝的番王诸侯,如《珠帘寨》的李克用、《定军山》的刘备;所谓的"娇客",如《四郎探母》的杨延辉,《打金枝》的郭暧、《铡美案》的陈世美;还有位列宰相而比较年轻的,如《赠绨袍》的范雎穿红蟒。在《天官赐福》中,天官也穿红蟒。
黄蟒一般均为明黄色,为帝王所专用,剧中的皇帝在表演处理政事的时候,一般都穿黄蟒。如《打龙袍》的宋真宗、《上天台》的刘秀等等。帝王中也有穿红蟒的,但是可穿红蟒的人物一般都属于不应该做皇帝的,比如《沙桥饯别》的李世民、《大登殿》的薛平贵、《贺后骂殿》的赵光义等等,这类角色也可以穿黄蟒。但是未必所有的帝王都可以穿红蟒。
绿蟒也是老生常用的服色,剧中任武职的文官一般都穿绿蟒,比如《大保国》的杨波(兵部侍郎)、《审头刺汤》的陆炳(锦衣卫指挥)等等,也属于常用服色。旧时舞台上一般在开正戏前都有跳财神的活动,财神也是绿蟒的,如果剧中的二路唱工老生饰演的角色为官员时,如《洪羊洞》的八贤王、《战樊城》的伍尚等一般都穿绿蟒。
剧中人为所谓"儒将"的,如《辕门斩子》的杨延昭、《镇潭州》的岳飞等等人物穿白蟒,以体现他的文质彬彬,还有就是《白帝城》中的赵云等等英俊武将。包括担任职位较高的将领,如周瑜等等也是如此。白蟒还有一种意义是指挂孝,如《哭灵牌》中的刘备,理论上讲《大·探·二》中的李艳妃、杨波、徐彦昭都可以穿白蟒,因为是国丧期间,但是不能三个人同时穿。《别宫祭江》的孙尚香也穿白女蟒。此外,一般正直而年高的高级官员,如《探阴山》的包拯,《秦香莲》的王延龄,《贺后骂殿》的杨继业也穿白蟒。
老生在舞台上很少有穿黑蟒的,黑蟒主要为花脸使用,都是性格刚毅、勇猛的人物。比如《秦香莲》的包拯、《回荆州》的张飞、《霸王别姬》的项羽等等。一般在舞台上扎黑靠的人物在着便装的时候就穿黑蟒。
基本上同一个人物扎靠和穿蟒的服色是一样的。但是由于蟒没有杏黄色的,所以扎杏黄靠的人物或者穿白蟒,如《杨家将》的杨继业,或者穿香色蟒,如《定军山》的黄忠等等。
京剧服装服色浅谈(三)蟒袍服色(下)
作者:涉川
在传统戏中主角一般不穿下五色的蟒,除了戴白胡子的所谓"老头戏",如《龙凤呈祥》的乔玄按传统定制应穿秋香色蟒。紫色的蟒一般为猛将所穿,如《失街亭》中的张郃,扎紫靠,斜紫蟒。紫老生蟒很少用,只有谭富英先生在《龙凤呈祥》中饰演刘备时曾穿用。蓝色蟒也基本很少用,解放后中国京剧院改编《九江口》,由袁世海饰演张定边,根据张定边的耿直、忠义的性格设计位穿蓝蟒。
粉蟒为小生专用,以体现小生的潇洒英武,如周瑜、吕布等等少年将帅。倘若没有粉蟒,可以用白蟒代替。
秋香色的蟒主要是给年高的官员穿用,比如王延龄、王允等等都可以穿用。
皎月色的蟒用途和粉色蟒一样,都为小生专用色,皎月色可衬托出剧中人的儒雅气质。姜妙香先生在代表剧目《玉门关》中饰演班超时曾穿皎月色蟒。
老旦蟒主要是上年纪的诰命夫人穿用,基本为秋香色,如佘太君、王宝钏之母等等,一般需同时佩戴朝珠。
由于剧中人物性格身份的交叉性,所以同一人物在不同流派、不同演员饰演同一角色时,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可能在服色的穿用上会有不同的取舍。比如《龙凤阁》中的杨波,按官职(兵部侍郎)来说可穿绿蟒,按守孝来说可穿白蟒,徐延昭属于武职,可穿紫蟒,性格耿直忠义,可穿蓝蟒,同样守孝来说也可以穿白蟒。演员可自由选择,但是有一点就是必须从剧中人物出发,否则就失去了服装服色的符号性。
蟒作为官员的正式官服,还有一种服装叫"开氅",颜色使用和蟒基本一样,但是是作为非正式场合穿用的。两者的区别在于蟒是大襟,而开氅是斜襟。同时穿开氅不用佩戴玉带。另外开氅开一场着穿,行话叫"撕着",如《拜山》中的窦尔敦。开氅的适用范围也比蟒稍广,如《琼林宴》的葛登云,属于退休官员,告老员外,也可以穿开氅。如果后台没有开氅,除了无官职人以外,都可以用蟒代替。
早期京剧的服装颜色比较严格的遵循上五色和下五色的定制,随着京剧剧目的不断增多和一些演员富有锐意创新精神。服装的服色也开始有了突破。马连良先生在京剧的服饰改革上倾注了很大的心血。设计了很多的新服装。比如《胭脂宝褶》中永乐帝所穿的箭蟒,就突破的原有的蟒的形制,将箭衣的特点融在其中,丰富了舞台形象。同时,由于马先生善于演"衰派戏",所以在老年男性形象的塑造上,也创造出了浅咖啡色、豆沙灰、深枣红色、深湖蓝色等与传统颜色不一样的蟒。用于它所塑造的乔玄、蒯彻、王延龄等角色身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舞台风格。当然,这些颜色的运用也是以丰富舞台色彩为前提的,虽然和传统的色彩具有强烈的符号性相比存在差距,但是可以与和他颜色相近,适用舞台形象相同的颜色互相套用,如豆沙灰可等同于秋香色等等。
由于蟒是在舞台上使用范围较广的服装,所以在形制、颜色的搭配上,不同流派和不同演员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新,如果想真正理清脉络,需要耐心观摩大量的剧目,不断丰富和积累经验,才能有较全面的认识。
早期京剧服装主要有"上下五色"之分,"上五色"是指红、黄、黑、绿、白;"下五色"是指蓝、粉、紫、秋香、皎月。由于黄色属于皇家专用色,因此一般人物不能随便使用。
体现服色特色最为明显的服装是男蟒和男靠。旧戏班形容服装规模整齐通常会说有"十蟒十靠",就是指有十种颜色的蟒和靠,可以开很大规模的戏。由于京剧服色与剧中人物性格的密切关系,所以在给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服色的服装上,是有一套严格的规定的。
以长靠为例,红靠一般都是给正面人物或者英武之人穿用。比如《战太平》之花云,《小商河》之杨再兴,《金雁桥》之张任,《诛仙阵》之韦陀等等,以体现剧中人的英气。
由于黄色属于皇家专用色,所以一般人物所用的黄靠都不是明黄色,杏黄色如《定军山》之黄忠,《李陵碑》之杨继业,《珠帘寨》之李克用等等,为体现老年武将老当益壮的性格;穿黄靠的还有一种性格的人是暴躁武将,如《战宛城》之典韦,《四平山》之宇文成都,《挑华车》之兀术,《瘟癀阵》之杨戬等等,由于赵匡胤是开国皇帝,所以后来在《龙虎斗》中扎明黄靠。
黑色靠一般都是给性格粗鲁莽撞之人准备的,比如《长坂坡》之张飞,《金沙滩》之杨七郎,《牛头山》之牛皋等等。《霸王别姬》中的项羽扎黑色软靠(没有靠旗),但是由于霸王的特殊身份,所以一般霸王的靠都要特制。
绿色靠一般都是勾红色脸谱的人物穿,比如《古城会》之关羽(软靠),《铁笼山》之姜维,《大名府》之关胜等等,都是忠勇之士,同样,关羽的绿靠一般也是要特制的,俗称"老爷靠"。最早的《挑华车》之高宠也勾红色三块瓦脸谱,所以高宠也有扎绿靠的扮相
白色靠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比如年轻英俊的武将,如《银空山》的高嗣继,《长坂坡》的赵云,《两将军》的马超等等,还有一种人物是所谓的"儒将",比如,《长坂坡》的张辽,《镇潭州》的岳飞,《武昭关》之伍子胥等等,还有一些老年武将,比如《凤鸣关》之赵云,《定军山》之严颜、《百凉楼》之吴祯,《绝燕令》的定燕平等等。
"上五色"一般为剧中主演所用,"下五色"则为剧中较次要的角色用,所以扎蓝靠的一般都为次要的武将如《战宛城》之夏侯惇、《取金陵》俞通海等等。戏班中还有"猛烈亲王扎蓝靠"的谚诀,所以《挑华车》之高宠既可以扎绿靠,也可以扎蓝靠。
粉色属于小生专用色,粉靠也是小生应工的人物所用。比如《回荆州》之周瑜,《棋盘山》之薛丁山,《佘赛花》之杨继业等等。倘若戏班中没有粉靠的话,那就可以用白靠代替。
紫靠则为勇猛的武将所用,比如《失街亭》之张郃、《贾家楼》之唐璧、《夺太仓》之常遇春等等。
秋香和皎月是两种比较特殊的颜色,秋香是介于草绿和橄榄绿之间的绿色,皎月是湖蓝和正蓝之间的蓝色。秋香一般为老年人物的专用色,秋香色的靠很少,如果同剧中有其他人物必须穿杏黄靠的时候,而后台只有一身杏黄靠的时候。那么年老的人物可以扎秋香靠,比如《李陵碑》之杨继业,新编戏《官渡之战》的袁绍、《对花枪》的罗艺也扎秋香靠。同样,皎月靠也是在同一出戏中有小生已经扎了粉靠的时候,为了区分,可以扎皎月靠。但是《金沙滩》一剧中,杨四郎必须扎皎月靠,杨八郎必须扎粉靠。
随着京剧服色的不断发展,靠的颜色也逐渐增多,但是新增的颜色在使用上,也基本是在原有服色的基础上细化而已。
京剧服装服色浅谈(二)蟒袍服色(上)
作者:涉川
蟒袍在京剧舞台上属于常用服装,男蟒主要是剧中的王侯将相等高级官员所穿,女蟒(包括老旦蟒)是剧中的后妃、诰命夫人所穿,还有一种旗蟒,是少数民族妇女所穿的。蟒的服装形式主要脱胎于明代高级官员的官服,上面的图案一般都为龙,在古代有"五足为龙,四足为蟒"的说法,所以将这种服装统称为"蟒"。
蟒袍的主要色彩和长靠基本一样,也分上五色和下五色,但是略有区别。服色的主要特性也是表示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同时注重整体的舞台美观。
使用范围最广的是红蟒,按刺绣图案可基本分为红行龙蟒和红团龙蟒两大类,行龙蟒一般为花脸所用,剧中的宰相(尤其是奸臣)一般均穿红蟒,如《杨家将》的潘洪、《长坂坡》的曹操、《宇宙锋》的赵高、《逍遥津》的司马师等等,均属此列。
团龙蟒主要为老生所用,剧中的英雄武将,如《战太平》的花云;不能称为皇帝的番王诸侯,如《珠帘寨》的李克用、《定军山》的刘备;所谓的"娇客",如《四郎探母》的杨延辉,《打金枝》的郭暧、《铡美案》的陈世美;还有位列宰相而比较年轻的,如《赠绨袍》的范雎穿红蟒。在《天官赐福》中,天官也穿红蟒。
黄蟒一般均为明黄色,为帝王所专用,剧中的皇帝在表演处理政事的时候,一般都穿黄蟒。如《打龙袍》的宋真宗、《上天台》的刘秀等等。帝王中也有穿红蟒的,但是可穿红蟒的人物一般都属于不应该做皇帝的,比如《沙桥饯别》的李世民、《大登殿》的薛平贵、《贺后骂殿》的赵光义等等,这类角色也可以穿黄蟒。但是未必所有的帝王都可以穿红蟒。
绿蟒也是老生常用的服色,剧中任武职的文官一般都穿绿蟒,比如《大保国》的杨波(兵部侍郎)、《审头刺汤》的陆炳(锦衣卫指挥)等等,也属于常用服色。旧时舞台上一般在开正戏前都有跳财神的活动,财神也是绿蟒的,如果剧中的二路唱工老生饰演的角色为官员时,如《洪羊洞》的八贤王、《战樊城》的伍尚等一般都穿绿蟒。
剧中人为所谓"儒将"的,如《辕门斩子》的杨延昭、《镇潭州》的岳飞等等人物穿白蟒,以体现他的文质彬彬,还有就是《白帝城》中的赵云等等英俊武将。包括担任职位较高的将领,如周瑜等等也是如此。白蟒还有一种意义是指挂孝,如《哭灵牌》中的刘备,理论上讲《大·探·二》中的李艳妃、杨波、徐彦昭都可以穿白蟒,因为是国丧期间,但是不能三个人同时穿。《别宫祭江》的孙尚香也穿白女蟒。此外,一般正直而年高的高级官员,如《探阴山》的包拯,《秦香莲》的王延龄,《贺后骂殿》的杨继业也穿白蟒。
老生在舞台上很少有穿黑蟒的,黑蟒主要为花脸使用,都是性格刚毅、勇猛的人物。比如《秦香莲》的包拯、《回荆州》的张飞、《霸王别姬》的项羽等等。一般在舞台上扎黑靠的人物在着便装的时候就穿黑蟒。
基本上同一个人物扎靠和穿蟒的服色是一样的。但是由于蟒没有杏黄色的,所以扎杏黄靠的人物或者穿白蟒,如《杨家将》的杨继业,或者穿香色蟒,如《定军山》的黄忠等等。
京剧服装服色浅谈(三)蟒袍服色(下)
作者:涉川
在传统戏中主角一般不穿下五色的蟒,除了戴白胡子的所谓"老头戏",如《龙凤呈祥》的乔玄按传统定制应穿秋香色蟒。紫色的蟒一般为猛将所穿,如《失街亭》中的张郃,扎紫靠,斜紫蟒。紫老生蟒很少用,只有谭富英先生在《龙凤呈祥》中饰演刘备时曾穿用。蓝色蟒也基本很少用,解放后中国京剧院改编《九江口》,由袁世海饰演张定边,根据张定边的耿直、忠义的性格设计位穿蓝蟒。
粉蟒为小生专用,以体现小生的潇洒英武,如周瑜、吕布等等少年将帅。倘若没有粉蟒,可以用白蟒代替。
秋香色的蟒主要是给年高的官员穿用,比如王延龄、王允等等都可以穿用。
皎月色的蟒用途和粉色蟒一样,都为小生专用色,皎月色可衬托出剧中人的儒雅气质。姜妙香先生在代表剧目《玉门关》中饰演班超时曾穿皎月色蟒。
老旦蟒主要是上年纪的诰命夫人穿用,基本为秋香色,如佘太君、王宝钏之母等等,一般需同时佩戴朝珠。
由于剧中人物性格身份的交叉性,所以同一人物在不同流派、不同演员饰演同一角色时,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可能在服色的穿用上会有不同的取舍。比如《龙凤阁》中的杨波,按官职(兵部侍郎)来说可穿绿蟒,按守孝来说可穿白蟒,徐延昭属于武职,可穿紫蟒,性格耿直忠义,可穿蓝蟒,同样守孝来说也可以穿白蟒。演员可自由选择,但是有一点就是必须从剧中人物出发,否则就失去了服装服色的符号性。
蟒作为官员的正式官服,还有一种服装叫"开氅",颜色使用和蟒基本一样,但是是作为非正式场合穿用的。两者的区别在于蟒是大襟,而开氅是斜襟。同时穿开氅不用佩戴玉带。另外开氅开一场着穿,行话叫"撕着",如《拜山》中的窦尔敦。开氅的适用范围也比蟒稍广,如《琼林宴》的葛登云,属于退休官员,告老员外,也可以穿开氅。如果后台没有开氅,除了无官职人以外,都可以用蟒代替。
早期京剧的服装颜色比较严格的遵循上五色和下五色的定制,随着京剧剧目的不断增多和一些演员富有锐意创新精神。服装的服色也开始有了突破。马连良先生在京剧的服饰改革上倾注了很大的心血。设计了很多的新服装。比如《胭脂宝褶》中永乐帝所穿的箭蟒,就突破的原有的蟒的形制,将箭衣的特点融在其中,丰富了舞台形象。同时,由于马先生善于演"衰派戏",所以在老年男性形象的塑造上,也创造出了浅咖啡色、豆沙灰、深枣红色、深湖蓝色等与传统颜色不一样的蟒。用于它所塑造的乔玄、蒯彻、王延龄等角色身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舞台风格。当然,这些颜色的运用也是以丰富舞台色彩为前提的,虽然和传统的色彩具有强烈的符号性相比存在差距,但是可以与和他颜色相近,适用舞台形象相同的颜色互相套用,如豆沙灰可等同于秋香色等等。
由于蟒是在舞台上使用范围较广的服装,所以在形制、颜色的搭配上,不同流派和不同演员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新,如果想真正理清脉络,需要耐心观摩大量的剧目,不断丰富和积累经验,才能有较全面的认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野慌
- 2021-01-13 21:29
京剧服装的服色来源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衣着服色,主要是以明朝社会的服色为基础演变而来。由于京剧的服装具有高度的符号性特征,京剧的服色也就成了体现剧中人物性格的渠道之一。 早期京剧服装主要有"上下五色"之分,"上五色"是指红、黄、黑、绿、白;"下五色"是指蓝、粉、紫、秋香、皎月。由于黄色属于皇家专用色,因此一般人物不能随便使用。 体现服色特色最为明显的服装是男蟒和男靠。旧戏班形容服装规模整齐通常会说有"十蟒十靠",就是指有十种颜色的蟒和靠,可以开很大规模的戏。由于京剧服色与剧中人物性格的密切关系,所以在给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服色的服装上,是有一套严格的规定的。 以长靠为例,红靠一般都是给正面人物或者英武之人穿用。比如《战太平》之花云,《小商河》之杨再兴,《金雁桥》之张任,《诛仙阵》之韦陀等等,以体现剧中人的英气。 由于黄色属于皇家专用色,所以一般人物所用的黄靠都不是明黄色,杏黄色如《定军山》之黄忠,《李陵碑》之杨继业,《珠帘寨》之李克用等等,为体现老年武将老当益壮的性格;穿黄靠的还有一种性格的人是暴躁武将,如《战宛城》之典韦,《四平山》之宇文成都,《挑华车》之兀术,《瘟癀阵》之杨戬等等,由于赵匡胤是开国皇帝,所以后来在《龙虎斗》中扎明黄靠。 黑色靠一般都是给性格粗鲁莽撞之人准备的,比如《长坂坡》之张飞,《金沙滩》之杨七郎,《牛头山》之牛皋等等。《霸王别姬》中的项羽扎黑色软靠(没有靠旗),但是由于霸王的特殊身份,所以一般霸王的靠都要特制。 绿色靠一般都是勾红色脸谱的人物穿,比如《古城会》之关羽(软靠),《铁笼山》之姜维,《大名府》之关胜等等,都是忠勇之士,同样,关羽的绿靠一般也是要特制的,俗称"老爷靠"。最早的《挑华车》之高宠也勾红色三块瓦脸谱,所以高宠也有扎绿靠的扮相 白色靠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比如年轻英俊的武将,如《银空山》的高嗣继,《长坂坡》的赵云,《两将军》的马超等等,还有一种人物是所谓的"儒将",比如,《长坂坡》的张辽,《镇潭州》的岳飞,《武昭关》之伍子胥等等,还有一些老年武将,比如《凤鸣关》之赵云,《定军山》之严颜、《百凉楼》之吴祯,《绝燕令》的定燕平等等。 "上五色"一般为剧中主演所用,"下五色"则为剧中较次要的角色用,所以扎蓝靠的一般都为次要的武将如《战宛城》之夏侯惇、《取金陵》俞通海等等。戏班中还有"猛烈亲王扎蓝靠"的谚诀,所以《挑华车》之高宠既可以扎绿靠,也可以扎蓝靠。 粉色属于小生专用色,粉靠也是小生应工的人物所用。比如《回荆州》之周瑜,《棋盘山》之薛丁山,《佘赛花》之杨继业等等。倘若戏班中没有粉靠的话,那就可以用白靠代替。 紫靠则为勇猛的武将所用,比如《失街亭》之张郃、《贾家楼》之唐璧、《夺太仓》之常遇春等等。 秋香和皎月是两种比较特殊的颜色,秋香是介于草绿和橄榄绿之间的绿色,皎月是湖蓝和正蓝之间的蓝色。秋香一般为老年人物的专用色,秋香色的靠很少,如果同剧中有其他人物必须穿杏黄靠的时候,而后台只有一身杏黄靠的时候。那么年老的人物可以扎秋香靠,比如《李陵碑》之杨继业,新编戏《官渡之战》的袁绍、《对花枪》的罗艺也扎秋香靠。同样,皎月靠也是在同一出戏中有小生已经扎了粉靠的时候,为了区分,可以扎皎月靠。但是《金沙滩》一剧中,杨四郎必须扎皎月靠,杨八郎必须扎粉靠。 随着京剧服色的不断发展,靠的颜色也逐渐增多,但是新增的颜色在使用上,也基本是在原有服色的基础上细化而已。 京剧服装服色浅谈(二)蟒袍服色(上) 作者:涉川 蟒袍在京剧舞台上属于常用服装,男蟒主要是剧中的王侯将相等高级官员所穿,女蟒(包括老旦蟒)是剧中的后妃、诰命夫人所穿,还有一种旗蟒,是少数民族妇女所穿的。蟒的服装形式主要脱胎于明代高级官员的官服,上面的图案一般都为龙,在古代有"五足为龙,四足为蟒"的说法,所以将这种服装统称为"蟒"。 蟒袍的主要色彩和长靠基本一样,也分上五色和下五色,但是略有区别。服色的主要特性也是表示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同时注重整体的舞台美观。 使用范围最广的是红蟒,按刺绣图案可基本分为红行龙蟒和红团龙蟒两大类,行龙蟒一般为花脸所用,剧中的宰相(尤其是奸臣)一般均穿红蟒,如《杨家将》的潘洪、《长坂坡》的曹操、《宇宙锋》的赵高、《逍遥津》的司马师等等,均属此列。 团龙蟒主要为老生所用,剧中的英雄武将,如《战太平》的花云;不能称为皇帝的番王诸侯,如《珠帘寨》的李克用、《定军山》的刘备;所谓的"娇客",如《四郎探母》的杨延辉,《打金枝》的郭暧、《铡美案》的陈世美;还有位列宰相而比较年轻的,如《赠绨袍》的范雎穿红蟒。在《天官赐福》中,天官也穿红蟒。 黄蟒一般均为明黄色,为帝王所专用,剧中的皇帝在表演处理政事的时候,一般都穿黄蟒。如《打龙袍》的宋真宗、《上天台》的刘秀等等。帝王中也有穿红蟒的,但是可穿红蟒的人物一般都属于不应该做皇帝的,比如《沙桥饯别》的李世民、《大登殿》的薛平贵、《贺后骂殿》的赵光义等等,这类角色也可以穿黄蟒。但是未必所有的帝王都可以穿红蟒。 绿蟒也是老生常用的服色,剧中任武职的文官一般都穿绿蟒,比如《大保国》的杨波(兵部侍郎)、《审头刺汤》的陆炳(锦衣卫指挥)等等,也属于常用服色。旧时舞台上一般在开正戏前都有跳财神的活动,财神也是绿蟒的,如果剧中的二路唱工老生饰演的角色为官员时,如《洪羊洞》的八贤王、《战樊城》的伍尚等一般都穿绿蟒。 剧中人为所谓"儒将"的,如《辕门斩子》的杨延昭、《镇潭州》的岳飞等等人物穿白蟒,以体现他的文质彬彬,还有就是《白帝城》中的赵云等等英俊武将。包括担任职位较高的将领,如周瑜等等也是如此。白蟒还有一种意义是指挂孝,如《哭灵牌》中的刘备,理论上讲《大·探·二》中的李艳妃、杨波、徐彦昭都可以穿白蟒,因为是国丧期间,但是不能三个人同时穿。《别宫祭江》的孙尚香也穿白女蟒。此外,一般正直而年高的高级官员,如《探阴山》的包拯,《秦香莲》的王延龄,《贺后骂殿》的杨继业也穿白蟒。 老生在舞台上很少有穿黑蟒的,黑蟒主要为花脸使用,都是性格刚毅、勇猛的人物。比如《秦香莲》的包拯、《回荆州》的张飞、《霸王别姬》的项羽等等。一般在舞台上扎黑靠的人物在着便装的时候就穿黑蟒。 基本上同一个人物扎靠和穿蟒的服色是一样的。但是由于蟒没有杏黄色的,所以扎杏黄靠的人物或者穿白蟒,如《杨家将》的杨继业,或者穿香色蟒,如《定军山》的黄忠等等。 京剧服装服色浅谈(三)蟒袍服色(下) 作者:涉川 在传统戏中主角一般不穿下五色的蟒,除了戴白胡子的所谓"老头戏",如《龙凤呈祥》的乔玄按传统定制应穿秋香色蟒。紫色的蟒一般为猛将所穿,如《失街亭》中的张郃,扎紫靠,斜紫蟒。紫老生蟒很少用,只有谭富英先生在《龙凤呈祥》中饰演刘备时曾穿用。蓝色蟒也基本很少用,解放后中国京剧院改编《九江口》,由袁世海饰演张定边,根据张定边的耿直、忠义的性格设计位穿蓝蟒。 粉蟒为小生专用,以体现小生的潇洒英武,如周瑜、吕布等等少年将帅。倘若没有粉蟒,可以用白蟒代替。 秋香色的蟒主要是给年高的官员穿用,比如王延龄、王允等等都可以穿用。 皎月色的蟒用途和粉色蟒一样,都为小生专用色,皎月色可衬托出剧中人的儒雅气质。姜妙香先生在代表剧目《玉门关》中饰演班超时曾穿皎月色蟒。 老旦蟒主要是上年纪的诰命夫人穿用,基本为秋香色,如佘太君、王宝钏之母等等,一般需同时佩戴朝珠。 由于剧中人物性格身份的交叉性,所以同一人物在不同流派、不同演员饰演同一角色时,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可能在服色的穿用上会有不同的取舍。比如《龙凤阁》中的杨波,按官职(兵部侍郎)来说可穿绿蟒,按守孝来说可穿白蟒,徐延昭属于武职,可穿紫蟒,性格耿直忠义,可穿蓝蟒,同样守孝来说也可以穿白蟒。演员可自由选择,但是有一点就是必须从剧中人物出发,否则就失去了服装服色的符号性。 蟒作为官员的正式官服,还有一种服装叫"开氅",颜色使用和蟒基本一样,但是是作为非正式场合穿用的。两者的区别在于蟒是大襟,而开氅是斜襟。同时穿开氅不用佩戴玉带。另外开氅开一场着穿,行话叫"撕着",如《拜山》中的窦尔敦。开氅的适用范围也比蟒稍广,如《琼林宴》的葛登云,属于退休官员,告老员外,也可以穿开氅。如果后台没有开氅,除了无官职人以外,都可以用蟒代替。 早期京剧的服装颜色比较严格的遵循上五色和下五色的定制,随着京剧剧目的不断增多和一些演员富有锐意创新精神。服装的服色也开始有了突破。马连良先生在京剧的服饰改革上倾注了很大的心血。设计了很多的新服装。比如《胭脂宝褶》中永乐帝所穿的箭蟒,就突破的原有的蟒的形制,将箭衣的特点融在其中,丰富了舞台形象。同时,由于马先生善于演"衰派戏",所以在老年男性形象的塑造上,也创造出了浅咖啡色、豆沙灰、深枣红色、深湖蓝色等与传统颜色不一样的蟒。用于它所塑造的乔玄、蒯彻、王延龄等角色身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舞台风格。当然,这些颜色的运用也是以丰富舞台色彩为前提的,虽然和传统的色彩具有强烈的符号性相比存在差距,但是可以与和他颜色相近,适用舞台形象相同的颜色互相套用,如豆沙灰可等同于秋香色等等。 由于蟒是在舞台上使用范围较广的服装,所以在形制、颜色的搭配上,不同流派和不同演员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新,如果想真正理清脉络,需要耐心观摩大量的剧目,不断丰富和积累经验,才能有较全面的认识。
- 2楼网友:鸠书
- 2021-01-13 20:16
们常看到舞台上的帝王将相身穿各种颜色的盔甲和袍服,花花绿绿的,其实,这些盔甲和袍服的颜色在穿戴时都有一定的规范。以将军的盔甲和官员的蟒袍来说,则分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即红、黄、绿、白、黑;下五色即紫、蓝、粉、湖蓝、古铜或秋香色,合称十蟒十靠。 蟒袍中的黄蟒又分杏黄和明黄,明黄色蟒为皇帝、皇后专用,但皇帝的蟒袍绣龙,皇后的蟒袍绣凤,大臣、将帅、亲王的蟒袍绣蟒。所谓龙者,五爪为龙,张口吐珠,以示惟我独尊;四爪为蟒,闭口,以示尊上与臣服。除明黄色蟒外,其他颜色的蟒袍也是宁穿破,不穿错。如三国的五虎上将,关羽因其以忠义名闻天下,勾红色脸谱,配穿绿蟒绿靠;张飞性格刚烈卤莽而勾黑脸,配穿黑蟒黑靠;赵云正直儒雅、英武善战,俊扮,穿白蟒白靠;黄忠老当益壮,又因其姓黄,配穿杏黄色蟒、靠;马超与赵云相同,都是俊扮,都穿白蟒白靠,但二人在剧中没有同时出现的机会,所以不存在靠色的问题。刘备因是皇叔,为表示庄重和尊贵,穿大红蟒。可见穿白蟒的多为年轻英俊的正面人物,如周瑜、陆文龙、岳飞、杨延昭;戴白髯的铫期也可以穿白蟒;穿粉红蟒多为风流倜傥的少年公子,如吕布、王金龙等人所穿。如果台上同时出现八员大将或四位大臣,除特定人物以外,其他人物可差开颜色来穿。如曹操的"曹八将",除夏侯敦穿蓝靠,曹洪穿红靠,典韦穿杏黄色靠,许楮、夏侯渊穿黑色靠,徐晃穿绿色靠,张辽俊扮穿白靠之外,其他将军以不穿与以上各将相同颜色的蟒靠为原则进行调配穿戴即可。另外,如年高望重的人穿香色或古铜色蟒,威武勇猛的人穿蓝色蟒、靠。勾画红色或绿色脸谱的人穿绿色蟒、靠。当然,由于黑、白两色蟒、靠的使用率比较高,一般剧团在按上五色和下五色购置十蟒十靠时,黑白两色都要双份才能满足演出的需要。
- 3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1-13 19:35
我们常看到舞台上的帝王将相身穿各种颜色的盔甲和袍服,花花绿绿的,其实,这些盔甲和袍服的颜色在穿戴时都有一定的规范。以将军的盔甲和官员的蟒袍来说,则分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即红、黄、绿、白、黑;下五色即紫、蓝、粉、湖蓝、古铜或秋香色,合称十蟒十靠。 蟒袍中的黄蟒又分杏黄和明黄,明黄色蟒为皇帝、皇后专用,但皇帝的蟒袍绣龙,皇后的蟒袍绣凤,大臣、将帅、亲王的蟒袍绣蟒。所谓龙者,五爪为龙,张口吐珠,以示惟我独尊;四爪为蟒,闭口,以示尊上与臣服。除明黄色蟒外,其他颜色的蟒袍也是宁穿破,不穿错。如三国的五虎上将,关羽因其以忠义名闻天下,勾红色脸谱,配穿绿蟒绿靠;张飞性格刚烈卤莽而勾黑脸,配穿黑蟒黑靠;赵云正直儒雅、英武善战,俊扮,穿白蟒白靠;黄忠老当益壮,又因其姓黄,配穿杏黄色蟒、靠;马超与赵云相同,都是俊扮,都穿白蟒白靠,但二人在剧中没有同时出现的机会,所以不存在靠色的问题。刘备因是皇叔,为表示庄重和尊贵,穿大红蟒。可见穿白蟒的多为年轻英俊的正面人物,如周瑜、陆文龙、岳飞、杨延昭;戴白髯的铫期也可以穿白蟒;穿粉红蟒多为风流倜傥的少年公子,如吕布、王金龙等人所穿。如果台上同时出现八员大将或四位大臣,除特定人物以外,其他人物可差开颜色来穿。如曹操的"曹八将",除夏侯敦穿蓝靠,曹洪穿红靠,典韦穿杏黄色靠,许楮、夏侯渊穿黑色靠,徐晃穿绿色靠,张辽俊扮穿白靠之外,其他将军以不穿与以上各将相同颜色的蟒靠为原则进行调配穿戴即可。另外,如年高望重的人穿香色或古铜色蟒,威武勇猛的人穿蓝色蟒、靠。勾画红色或绿色脸谱的人穿绿色蟒、靠。当然,由于黑、白两色蟒、靠的使用率比较高,一般剧团在按上五色和下五色购置十蟒十靠时,黑白两色都要双份才能满足演出的需要。
求采纳
求采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