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核的结构可分为哪三部分
- 提问者网友:箛茗
- 2021-05-06 13:06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05-06 14:16
2.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蛋白质→内
3.染色质(体):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 1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05-06 17:40
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核基质等部分组成。(屏幕展示细胞核的模式图)。
(1)核被膜:位于细胞核的最外层,是双层膜结构,其中外层与内质网膜相连。核被膜上分布着很多小孔(一般有几千~几十万个),称为核孔复合体,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要注意提醒学生物质出入核孔复合体不是简单的扩散,而是有选择的过程,如某些离子和水分子可以自由地通过核孔,大分子RNA和某些蛋白质也可以通过核孔,而另外一些离子和DNA分子却不能通过核孔)。
(2)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易被洋红或苏木精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呈细丝状,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因为其中的DNA携带着遗传信息,所以细胞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中。
展示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图片,并作简单说明: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丝状的染色质会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圆柱状的染色体,细胞分裂结束,染色体又会解螺旋成细丝状的染色质,让学生初步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形态。(具体内容将到第四章学习)
提问:染色质和染色体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是不同物质吗?
他们是同一种物质(都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不同时期(细胞分裂的间期和分裂期)所呈现的不同形态(细丝状和棒状)。
注意提示学生:由于染色体颜色浅,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是不可见的,必须先染成深色,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3)核仁:是细胞核中呈球形或椭球形的颗粒状结构,没有外膜,是由某些染色体的片段构成的。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就来源于核仁。
(4)核基质:过去认为核基质是富含蛋白质的透明液体,因而又称为核液。现在已知,核基质不是无结构的液体,而是成纤维状的网,是细胞核的支架,为染色质提供附着的场所
- 2楼网友:woshuo
- 2021-05-06 16:41
由表及里讲述,明确以下几点:
①核膜是双层膜,有核孔。有核膜使细
胞的核质分开;有核孔使细胞的核质之间能
进行物质交换,如信使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
质。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氨基酸、葡萄糖、离子和小分子等可通透核膜。由于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可进行各种生化反应。
②核仁,核仁是细胞核中显著的结构,它折光性较强。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状结构,没有外膜,是匀质的球形小体。核仁富含蛋白质和RNA分子,核糖体中的RNA就来自核仁。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场所,所以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
③染色质:此名词早在1882年提出,主要指细胞核内易被洋红或苏木精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此时可问学生: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是怎样的?结论是同一种物质(DNA和蛋白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所呈现的不同形态(细丝网状;高度螺旋后柱状;杆状),因而叫不同的名称(染色质/染色体)。
大量科学实验表明:凡是无核的细胞,既不能生长也不能分裂,终将死亡。例如变形虫切割实验,人工去核后,新陈代谢减弱,不能存活多久。可见,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
- 3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5-06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