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0 02:50
- 提问者网友:伴风望海
- 2021-11-19 04:51
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舊物识亽
- 2021-11-19 05:03
长江全长习惯性地称为6397公里。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流域,长3464公里。宜宾至宜昌河段均称川江,长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长江是中国和亚洲的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最终于上海汇入东海。一路上气势磅礴,大小湖泊与干支流众多,可谓“远似银藤挂果瓜,近如烈马啸天发。雄浑壮阔七千里,通络润滋亿万家。(左河水)”长江的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百条支流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总计19个省级行政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 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京杭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流域北以巴颜喀拉山、西倾山、岷山、秦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淮阳丘陵等与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界,南以横断山脉的云岭、大理鸡足山、滇中东两向山岭、乌蒙山、苗岭、南岭等与澜沧江、元江(红河)和珠江流域为界,东南以武夷山、石耳山、黄山、天目山等与闽浙水系为界。
长江源头地区的北部以昆仑山与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为界,西部以可可西里山、乌兰乌拉山、祖尔肯乌拉山、尕恰迪如岗雪山群与藏北羌塘内陆水系为界。
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形平坦,水网密布,与淮河流域难以分界,通常以通扬运河附近的江都至拼茶公路为界;长江三角洲南部以杭嘉湖平原南侧丘陵与钱塘江流域为界。(因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从某种意义说,淮河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如加上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的面积则接近200万平方公里。) 鄱阳湖
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4125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0.5米时),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千米,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和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代大湖云梦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并退居第二。
太湖
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巢湖
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与淮河两大河流之间,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基本形状如鸟巢状,故得名巢湖。其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约769.5平方公里,为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沿岸为合肥市、巢湖市、庐江县所包围。 气温
长江流域气温是在太阳辐射能量、东亚大气环流、青藏高原和北太平洋大地形以及各地区不同的地形条件影响下形成的。
长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江南高于江北,江源地区是全流域气温最低的地区。由于地形的差别,在以上总分布趋势下,形成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金沙江谷地等封闭式的高低温中心区。
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湘、赣南部至南岭以北地区达18℃以上,为全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和汉江中下游在16℃附近;汉江上游地区为14℃左右;四川盆地为闭合高温中心区,大部分地区在16~18℃之间;重庆至万县地区达18℃以上;云贵高原地区西部高温中心达20℃左右,东部低温中心在12℃以下,冷暖差别极大;金沙江地区高温中心在巴塘附近,年平均气温达12℃,低温中心在埋塘至稻城之间,平均气温仅4℃左右;江源地区气温极低,年平均气温在-4℃上下,呈北低南高分布。
【逐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长江流域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4月和10月是冷暖变化的中间月份。
【1月】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为 4~6℃,湘、赣南部为 6~7℃,江北地区在4℃以下。四川盆地在6℃以上。云贵高原西部暖中心普遍在6℃以上,中心最高达15℃左右,东部在4℃以下。金沙江地区西部为0℃左右,东部地区为-4℃左右。江源地区气温极低,北部气温平均在-16℃以下。
【4月】中下游大部地区在16~18℃:之间,江北及长江三角洲为14~15℃,南岭北部达18℃以上。四川盆地在18℃以上。云贵高原西部暖中心高达25℃左右,而其东部低温中心为12℃。金沙江西部地区在10℃以上,东部则在4℃以下。江源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北部达-4℃左右。
【7月】中下游地区普遍在28℃以上。四川盆地在26~28℃之间。云贵高原西部气温中心在24~26℃之间,而东部地区在20℃以下。金沙江地区西部为18℃,东部为12℃左右。江源地区平均气温为8℃上下。
【10月】中下游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江北和长江三角洲为17℃左右。上游四川盆地在18℃上下。云贵高原西部暖区为16~18℃,中心地区高达21℃,东部冷区在12℃以下。金沙江地区西部为12℃,东部在6℃以下。江源地区北部达-4℃以下,南部为-2℃左右。
【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布特点】年平均最高气温:中下游地区普遍在20~24℃之间,比其年平均气温高4~5℃。四川盆地为20℃左右,仅比其年平均气温高2~3℃,是全流域气温年际变化最小的地区。云贵高原、金沙江和江源地区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较大,一般比年平均气温高6~8℃。年平均最低气温:中下游大部地区为12~14℃,四川盆地与中下游地区相当,云贵高原的冷暖中心区分别为8℃和12~16℃,金沙江地区东西部的冷暖区分别为-2℃和8℃左右,江源地区在-10℃上下。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布特点】极端最高气温:中下游地区普遍在40℃以上,最大值出现在江西修水站,达44.9℃。长江三角洲和洞庭湖区、江汉平原一般在40℃以下。四川盆地大部地区在40~42℃之间。云贵高原和金沙江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仍然存在东西并列的高低值中心区,其差值达10℃以上。江源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在22~24℃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四川盆地一般在-2~-6℃之间,中下游大部地区为-10~-16℃之间。川西和金沙江地区极端最低气温的地区分布梯度最大,等温线密集。江源地区普遍在-30℃以下。
降水
长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十分典型,年降水量和暴雨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江源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mm,属于干旱带;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在800~1600mm,属湿润带。年降水量大于1600m的特别湿润带,主要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东部边缘、江西和湖南、湖北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mm的半湿润带,主要位于川西高原、青海、甘肃部分地区及汉江中游北部。年降水量达2000mm以上的多雨区都分布在山区,范围较小,其中四川荣经的金山站年降水量达2590mm,为全流域之冠。
年均降水
长江流域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冬季(12~1月)降水量为全年最少。春季(3~5月)降水量逐月增加。6~7月,长江中下游月降水量达200余mm。8月,主要雨区已推移至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部月雨量超过200mm,长江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8月的雨量比4月还少。秋季(9~11月),各地降水量逐月减少,大部分地区10月雨量比7月减少100mm左右。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百分率,在下游地区为50%~ 60%,出现时间鄱阳湖区为3~6月,干流区间上段为4~7月,下段为6~9月;在中游地区,为60%左右,出现时间湘江流域为3~6月,干流区间为 4~7月,汉江下游为 5~8月;上游地区为60%~80%,出现时间大多在6~9月。月最大降水量上游多出现在七八月份,七八两月降水量占全年40%左右;中下游南岸大多为五六月份,两月降水量占全年35%左右;中、下游北岸大多出现在六七月,两月降水量占全年30%左右。在雅砻江下游、渠江、乌江东部及汉江上游,9月雨量大于8月。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以上游较大,中下游南岸较小。
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通常以各站最大最小年降水量极值比和变差系数Cv值来反映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极值比和Cv值大,表示年际变化大,反之则小。长江流域降水年际变化极值比为1.5~5,大多在3.5以下。年降水量变差系数图,长江流域只有0.15、0.20和0.25三种等值线。Cv值小于0.15的地区有5处,大于0.25的地区有2处。
年降水日数,是全年日降水量≥0.1mm天数的多年平均值。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日数在140天以上。俗称“天漏”的四川雅安、峨眉山一带年降水日数最多,分别为218天和264天。年降水日数次多的地区是贵州,年降水日数大多超过180天。年降水日数最少地区是江源地区,金沙江得荣、攀枝花地区年降水日数不足100天。
暴雨的地区分布
长江流域的暴雨以日降水量≥50mm为标准,日降水量100~200mm为大暴雨,≥200mm为特大暴雨。通常以一年中出现暴雨的天数来反映一个地区暴雨的频繁程度。
年暴雨日数分布的总趋势是:在中、下游地区,年暴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在上游,年暴雨日数自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向盆地腹部及西部高原递减;山区暴雨多于河谷及平原。全流域有5个地区多暴雨,其多年平均年暴雨日数均在5天以上,按范围大小依次是:(1)江西暴雨区,主要分布在江西北部和安徽一小部分,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江西甘坊,一个位于安徽黄山,黄山气象站平均年暴雨日数为8.9天,是全流域暴雨最多之地;(2)川西暴雨区,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峨眉山,另一个位于岷江汉王场,两地年暴雨日数均为6.9天;(3)湘西北、鄂西南暴雨区,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清江流域建始,另一个位于澧水流域大坪,大坪站年暴雨日数为8.7天;(4)大巴山暴雨区,暴雨中心分别位于四川万源和巫溪县内,年暴雨日数分别为5.8天和7.7天;(5)大别山暴雨区,暴雨中心为湖北英山田桥站,暴雨日数为6.6天。
上述5处多暴雨区也是年降水量多的地区,其中有两处在长江上游北岸,是长江三峡地区雨洪的主要来源,而且上游的暴雨大多自西向东或自西北向东南移动,恰与川江洪水传播方向一致,易形成三峡地区峰高量大的洪水。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地区分布与暴雨的分布趋势相似,但频次明显减少。
暴雨的时间分布
【暴雨开始月及结束月】流域东南部2~3月就开始有暴雨发生。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及乌江流域4月才开始出现暴雨。金沙江5月才有暴雨。长江上游和中游北岸暴雨大多在9~10月结束,而中下游南岸暴雨大多在11月结束,个别地区在12月结束。流域大部分地区暴雨发生在4~10月。
【暴雨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暴雨出现最多月,在长江中下游南岸、金沙江巧家至永兴一带和乌江流域为6月,6月暴雨日约占全年暴雨日的30%。长江中下游北岸、汉江石泉、澧水大坪、嘉陵江昭化、峨眉山等地以7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30%~50%。沱江李家湾、岷江汉王场及云南昆明一带8月暴雨最多,其次是7月,七八两月暴雨占全年的80%左右。长江上游雅砻江的冕宁、渠江的铁溪、三峡地区的巫溪及长江三角洲一带以9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25%~30%。
暴雨的年际变化比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得多,如大别山多暴雨区的田桥平均年暴雨日数为6.6天,1969年暴雨日多达17天,而1965年却只有1天;年暴雨日较少的雅砻江冕宁平均年暴雨日为2.5天,1975年暴雨日多达10天,而1969、1973、1974三年却没有暴雨。
暴雨的落区和强度直接影响到长江干支流悬移质输沙量的多寡。长江上游烈度产沙区(输沙模数≥2000 t/km'2·年)的平均年暴雨日数为1天左右,年降水量600~1000mm,当强产沙区暴雨日数及强度比正常偏多偏强时,长江上游干流的年输沙量就偏多,成为大沙年份,相反则为小沙年份。
【最大24小时点雨量地区分布】最大24小时点雨量自江源地区的30余mm向南递增至金沙江中下游的200余mm。流域其他广大地区最大24小时点雨量,大多在250~400mm。
【最大24小时点雨量时间分布】经对所选467个站最大24小时点雨量出现时间的统计,最大24小时点雨量出现在4~10月,更集中在6~8月,出现在6~8月的有381站,占总数的81.6%,其中以7月最多,占38.1%。量级以8月的最大,600mm以上的24小时点雨量均出现在8月。出现在9~10月的最大24小时点降水站点数占总数的11.6%,主要分布在华西秋雨区和长江三角洲,量级在200~400mm间。
降水补给
长江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降水超过一半被蒸发,因此,蒸发量是长江流域水量平衡的重要要素之一。流域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922mm,流域平均年陆面蒸发量为541mm,占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的51%,平均干旱指数为0.86。
其数值大小主要取决于当地气温、地温、饱和差和风速、气压、辐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图中以E~601;蒸发器的观测值作图,其他类型蒸发器观测值已通过折算系数换算为相应E~601蒸发值。
长江流域水面蒸发量无较明显的地区分布规律。总的来说,流域西部的金沙江及流域东部的汉江唐白河、赣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大于其他地区,水面蒸发量在1000mm以上;在云南元谋地区有一个小范围大于2000mm的高值区,是长江流域水面蒸发最大的地区。全流域小于700mm的地区不多,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湘西、鄂西南地区、乌江中部及资水上游,如乌江金佛山为465mm,峨眉山为564mm。长江流域其他地区水面蒸发量在700~1000mm。
长江流域水面蒸发的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分配由于各地高程、地理位置及所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不完全相同,一般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上游地区春季大于秋季,中游地区秋季大于春季,下游地区春、秋季相差不大。
陆面蒸发
是地表水体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等的总和。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541mm,其地区分布趋势是中下游大于上游,平原和盆地大于山区,南岸大于北岸。按水系,鄱阳湖、太湖、洞庭湖流域及中、下游干流区陆面蒸发量较大;乌江、嘉陵江、岷江和汉江上游陆面蒸发量较小;金沙江陆面蒸发量最小。从年陆面蒸发量等值线分布趋势看,以500mm等值线贯穿地区最广,此线的西部和北部,多处在300~400mm之间,在长江江源北部不足200mm,为全流域最低值区;此线以东、以南,大多为600~700mm,个别地区达800余mm;四川盆地、金沙江下游、乌江及长江中游部分地区,大都在500~600mm之间;在洞庭湖区至江汉平原,达700~800mm,并有一个800mm的闭合圈;在鄱阳湖区,也有一个大于800mm的高值区,其中赣江流域的吉安,陆面蒸发量超过1000mm,是长江流域最大值;长江中下游干流区间陆面蒸发量也达700~800mm。长江流域各地陆面蒸发有随高程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即高程越高,陆面蒸发量越小;高程越低,陆面蒸发量越大。
干旱指数
为蒸发能力与降水量之比值,蒸发能力用E~601水面蒸发量表示。干旱指数划分地带性标准,长江流域采用全国标准值,如下表所示。长江流域平均于旱指数为0.86,属于湿润地带。就地区而言,除金沙江和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上游及汉江中游局部属于半湿润带以外,其余各地区均为湿润带,仅程度有所不同。南岸湿润程度一般比北岸高。金沙江上游得列楚卡站干旱指数接近于5,为长江流域最高值,峨眉山站干旱指数只有0.3,为长江流域最低值。
气候分带 十分湿润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
干旱指数 <0.5 0.5~1 1~3 3~7(或10) >7(或10)
相对湿度
为大气中实际水汽压和该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它表示空气的干燥和潮湿程度。相对湿度的高低主要受气温高低和下垫面潮湿程度的影响。长江流域虽然雨、旱季节明显,但因河渠纵横,蒸发水源充足,因此除金沙江流域外,年平均相对湿度都较大。
相对湿度分布趋势与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相对湿度较大的地区为洞庭湖水系大部、江西中部、湘西、鄂西山地、四川盆地至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其年平均相对湿度略大于80%。
下游干流南北两岸相对湿度接近80%。长江中游北岸、嘉陵江、岷江中上游大多在80%以下,并继续向北递减至嘉陵江上游的65%左右。金沙江横断山脉地区相对湿度等值线与山脉走向大体一致,在巴塘至得荣地区,相对湿度不到50%,是长江流域相对湿度最小的地区。
年最大相对湿度及最小相对湿度出现的季节各地不一,四川盆地大部、三峡地区最大相对湿度出现在秋冬二季,最小相对湿度发生在春季。川西及横断山脉地区最大相对湿度出现在夏季。云贵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夏季相对湿度最大,冬季及早春相对湿度最小。
年大风日数
长江流域有3个大风日数多的地区:一是金沙江渡口以上地区,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达100余天,其中沱沱河站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为125天,该大风区延伸到雅砻江的下游,大风日数从100余天下减到40余天。二是湘江大风区,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达10~25天。三是长江下游南京以上至鄱阳湖区的长江通道地区,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为10~25天。长江流域大风较少的地区:一是四川盆地至云贵高原东部,多年平均大风日数只有1~5天;恩施地区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不足1天;赣江、修水一带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3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其他地区则多出现在春季。
年霜日数
长江流域年霜日数最多的地区位于雅砻江中上游、大渡河上游的川西高原上,达150天以上,其中四川色达站多年平均年霜日数达228.3大,是全流域霜日最多的地区。通天河地区为100~200天,金沙江巴塘至德荣地区,昆明、会理、盐源一带为70~100天。汉江的安康至襄樊段、丹江及唐白河流域、长江下游苏皖地区为50~70天。多年平均年霜日数较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洞庭四水、赣江中上游,多年平均年霜日数在25天以下,其中位于云南的元谋站年霜日数仅2天,四川的沪州为2.5天,这两个地区是全流域霜日最少的地区。流域西部高原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出现霜,其他地区只在10月至次年4月才出现霜。
年雷暴日数
雷暴的单位是天,不管是打一声雷或打一天雷,都记一个雷暴日。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的分布特点是南方比北方多,山区比平原多。雷暴最多的地区在流域西部、金沙江丽江至元谋区间及雅砻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为70~90天,其中,四川的盐源站达90.6天,是全流域雷暴最多的地区,赣江上游、南岭山地为70~80天。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最少的地区是秦岭南部陕西汉中地区及南阳盆地,雷暴日数不足30天。
云南、贵州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年各月均可出现雷暴,其他地区有8~10个月可出现雷暴,但流域各地雷暴主要发生在七八两个月,七八月雷暴日数可占全年的50%~60%。
年雾日数
长江流域是中国多雾的地区之一。黄山年雾日数为256.4天,峨眉山年雾日数多达320余天。多年平均年雾日数达50天以上的多雾地区有6处:①四川盆地,其中遂宁站为99.9天,重庆为69.3天。②湘西、鄂西南地区,其中,湖北恩施站为53天,湖南桑植站为56.6天。③南岭西部的湘、黔交界处,贵州的铜仁站为54天。④湖南平江至江西修水上游一带,平江站为63元。⑤金沙江下游屏山至雷波一带,雷波站为107天。③乌江上游咸宁地区,咸宁站为76天。此外,长江三角洲年雾日数可达30~40天,上海站多年平均年雾日数为43.1天。长江干流航道多年平均年雾日数,除重庆外,并不算多。长江流域年雾日数少的地区位于流域西部西昌至攀枝花地区及位于川西高原的平武、小金、甘孜一带,多年平均年雾日数不足五天。长江流域的雾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
长江是中国和亚洲的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最终于上海汇入东海。一路上气势磅礴,大小湖泊与干支流众多,可谓“远似银藤挂果瓜,近如烈马啸天发。雄浑壮阔七千里,通络润滋亿万家。(左河水)”长江的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百条支流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总计19个省级行政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 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京杭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流域北以巴颜喀拉山、西倾山、岷山、秦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淮阳丘陵等与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界,南以横断山脉的云岭、大理鸡足山、滇中东两向山岭、乌蒙山、苗岭、南岭等与澜沧江、元江(红河)和珠江流域为界,东南以武夷山、石耳山、黄山、天目山等与闽浙水系为界。
长江源头地区的北部以昆仑山与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为界,西部以可可西里山、乌兰乌拉山、祖尔肯乌拉山、尕恰迪如岗雪山群与藏北羌塘内陆水系为界。
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形平坦,水网密布,与淮河流域难以分界,通常以通扬运河附近的江都至拼茶公路为界;长江三角洲南部以杭嘉湖平原南侧丘陵与钱塘江流域为界。(因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从某种意义说,淮河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如加上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的面积则接近200万平方公里。) 鄱阳湖
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4125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0.5米时),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千米,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和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代大湖云梦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并退居第二。
太湖
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巢湖
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与淮河两大河流之间,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基本形状如鸟巢状,故得名巢湖。其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约769.5平方公里,为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沿岸为合肥市、巢湖市、庐江县所包围。 气温
长江流域气温是在太阳辐射能量、东亚大气环流、青藏高原和北太平洋大地形以及各地区不同的地形条件影响下形成的。
长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江南高于江北,江源地区是全流域气温最低的地区。由于地形的差别,在以上总分布趋势下,形成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金沙江谷地等封闭式的高低温中心区。
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湘、赣南部至南岭以北地区达18℃以上,为全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和汉江中下游在16℃附近;汉江上游地区为14℃左右;四川盆地为闭合高温中心区,大部分地区在16~18℃之间;重庆至万县地区达18℃以上;云贵高原地区西部高温中心达20℃左右,东部低温中心在12℃以下,冷暖差别极大;金沙江地区高温中心在巴塘附近,年平均气温达12℃,低温中心在埋塘至稻城之间,平均气温仅4℃左右;江源地区气温极低,年平均气温在-4℃上下,呈北低南高分布。
【逐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长江流域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4月和10月是冷暖变化的中间月份。
【1月】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为 4~6℃,湘、赣南部为 6~7℃,江北地区在4℃以下。四川盆地在6℃以上。云贵高原西部暖中心普遍在6℃以上,中心最高达15℃左右,东部在4℃以下。金沙江地区西部为0℃左右,东部地区为-4℃左右。江源地区气温极低,北部气温平均在-16℃以下。
【4月】中下游大部地区在16~18℃:之间,江北及长江三角洲为14~15℃,南岭北部达18℃以上。四川盆地在18℃以上。云贵高原西部暖中心高达25℃左右,而其东部低温中心为12℃。金沙江西部地区在10℃以上,东部则在4℃以下。江源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北部达-4℃左右。
【7月】中下游地区普遍在28℃以上。四川盆地在26~28℃之间。云贵高原西部气温中心在24~26℃之间,而东部地区在20℃以下。金沙江地区西部为18℃,东部为12℃左右。江源地区平均气温为8℃上下。
【10月】中下游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江北和长江三角洲为17℃左右。上游四川盆地在18℃上下。云贵高原西部暖区为16~18℃,中心地区高达21℃,东部冷区在12℃以下。金沙江地区西部为12℃,东部在6℃以下。江源地区北部达-4℃以下,南部为-2℃左右。
【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布特点】年平均最高气温:中下游地区普遍在20~24℃之间,比其年平均气温高4~5℃。四川盆地为20℃左右,仅比其年平均气温高2~3℃,是全流域气温年际变化最小的地区。云贵高原、金沙江和江源地区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较大,一般比年平均气温高6~8℃。年平均最低气温:中下游大部地区为12~14℃,四川盆地与中下游地区相当,云贵高原的冷暖中心区分别为8℃和12~16℃,金沙江地区东西部的冷暖区分别为-2℃和8℃左右,江源地区在-10℃上下。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布特点】极端最高气温:中下游地区普遍在40℃以上,最大值出现在江西修水站,达44.9℃。长江三角洲和洞庭湖区、江汉平原一般在40℃以下。四川盆地大部地区在40~42℃之间。云贵高原和金沙江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仍然存在东西并列的高低值中心区,其差值达10℃以上。江源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在22~24℃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四川盆地一般在-2~-6℃之间,中下游大部地区为-10~-16℃之间。川西和金沙江地区极端最低气温的地区分布梯度最大,等温线密集。江源地区普遍在-30℃以下。
降水
长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十分典型,年降水量和暴雨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江源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mm,属于干旱带;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在800~1600mm,属湿润带。年降水量大于1600m的特别湿润带,主要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东部边缘、江西和湖南、湖北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mm的半湿润带,主要位于川西高原、青海、甘肃部分地区及汉江中游北部。年降水量达2000mm以上的多雨区都分布在山区,范围较小,其中四川荣经的金山站年降水量达2590mm,为全流域之冠。
年均降水
长江流域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冬季(12~1月)降水量为全年最少。春季(3~5月)降水量逐月增加。6~7月,长江中下游月降水量达200余mm。8月,主要雨区已推移至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部月雨量超过200mm,长江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8月的雨量比4月还少。秋季(9~11月),各地降水量逐月减少,大部分地区10月雨量比7月减少100mm左右。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百分率,在下游地区为50%~ 60%,出现时间鄱阳湖区为3~6月,干流区间上段为4~7月,下段为6~9月;在中游地区,为60%左右,出现时间湘江流域为3~6月,干流区间为 4~7月,汉江下游为 5~8月;上游地区为60%~80%,出现时间大多在6~9月。月最大降水量上游多出现在七八月份,七八两月降水量占全年40%左右;中下游南岸大多为五六月份,两月降水量占全年35%左右;中、下游北岸大多出现在六七月,两月降水量占全年30%左右。在雅砻江下游、渠江、乌江东部及汉江上游,9月雨量大于8月。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以上游较大,中下游南岸较小。
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通常以各站最大最小年降水量极值比和变差系数Cv值来反映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极值比和Cv值大,表示年际变化大,反之则小。长江流域降水年际变化极值比为1.5~5,大多在3.5以下。年降水量变差系数图,长江流域只有0.15、0.20和0.25三种等值线。Cv值小于0.15的地区有5处,大于0.25的地区有2处。
年降水日数,是全年日降水量≥0.1mm天数的多年平均值。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日数在140天以上。俗称“天漏”的四川雅安、峨眉山一带年降水日数最多,分别为218天和264天。年降水日数次多的地区是贵州,年降水日数大多超过180天。年降水日数最少地区是江源地区,金沙江得荣、攀枝花地区年降水日数不足100天。
暴雨的地区分布
长江流域的暴雨以日降水量≥50mm为标准,日降水量100~200mm为大暴雨,≥200mm为特大暴雨。通常以一年中出现暴雨的天数来反映一个地区暴雨的频繁程度。
年暴雨日数分布的总趋势是:在中、下游地区,年暴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在上游,年暴雨日数自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向盆地腹部及西部高原递减;山区暴雨多于河谷及平原。全流域有5个地区多暴雨,其多年平均年暴雨日数均在5天以上,按范围大小依次是:(1)江西暴雨区,主要分布在江西北部和安徽一小部分,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江西甘坊,一个位于安徽黄山,黄山气象站平均年暴雨日数为8.9天,是全流域暴雨最多之地;(2)川西暴雨区,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峨眉山,另一个位于岷江汉王场,两地年暴雨日数均为6.9天;(3)湘西北、鄂西南暴雨区,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清江流域建始,另一个位于澧水流域大坪,大坪站年暴雨日数为8.7天;(4)大巴山暴雨区,暴雨中心分别位于四川万源和巫溪县内,年暴雨日数分别为5.8天和7.7天;(5)大别山暴雨区,暴雨中心为湖北英山田桥站,暴雨日数为6.6天。
上述5处多暴雨区也是年降水量多的地区,其中有两处在长江上游北岸,是长江三峡地区雨洪的主要来源,而且上游的暴雨大多自西向东或自西北向东南移动,恰与川江洪水传播方向一致,易形成三峡地区峰高量大的洪水。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地区分布与暴雨的分布趋势相似,但频次明显减少。
暴雨的时间分布
【暴雨开始月及结束月】流域东南部2~3月就开始有暴雨发生。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及乌江流域4月才开始出现暴雨。金沙江5月才有暴雨。长江上游和中游北岸暴雨大多在9~10月结束,而中下游南岸暴雨大多在11月结束,个别地区在12月结束。流域大部分地区暴雨发生在4~10月。
【暴雨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暴雨出现最多月,在长江中下游南岸、金沙江巧家至永兴一带和乌江流域为6月,6月暴雨日约占全年暴雨日的30%。长江中下游北岸、汉江石泉、澧水大坪、嘉陵江昭化、峨眉山等地以7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30%~50%。沱江李家湾、岷江汉王场及云南昆明一带8月暴雨最多,其次是7月,七八两月暴雨占全年的80%左右。长江上游雅砻江的冕宁、渠江的铁溪、三峡地区的巫溪及长江三角洲一带以9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25%~30%。
暴雨的年际变化比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得多,如大别山多暴雨区的田桥平均年暴雨日数为6.6天,1969年暴雨日多达17天,而1965年却只有1天;年暴雨日较少的雅砻江冕宁平均年暴雨日为2.5天,1975年暴雨日多达10天,而1969、1973、1974三年却没有暴雨。
暴雨的落区和强度直接影响到长江干支流悬移质输沙量的多寡。长江上游烈度产沙区(输沙模数≥2000 t/km'2·年)的平均年暴雨日数为1天左右,年降水量600~1000mm,当强产沙区暴雨日数及强度比正常偏多偏强时,长江上游干流的年输沙量就偏多,成为大沙年份,相反则为小沙年份。
【最大24小时点雨量地区分布】最大24小时点雨量自江源地区的30余mm向南递增至金沙江中下游的200余mm。流域其他广大地区最大24小时点雨量,大多在250~400mm。
【最大24小时点雨量时间分布】经对所选467个站最大24小时点雨量出现时间的统计,最大24小时点雨量出现在4~10月,更集中在6~8月,出现在6~8月的有381站,占总数的81.6%,其中以7月最多,占38.1%。量级以8月的最大,600mm以上的24小时点雨量均出现在8月。出现在9~10月的最大24小时点降水站点数占总数的11.6%,主要分布在华西秋雨区和长江三角洲,量级在200~400mm间。
降水补给
长江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降水超过一半被蒸发,因此,蒸发量是长江流域水量平衡的重要要素之一。流域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922mm,流域平均年陆面蒸发量为541mm,占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的51%,平均干旱指数为0.86。
其数值大小主要取决于当地气温、地温、饱和差和风速、气压、辐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图中以E~601;蒸发器的观测值作图,其他类型蒸发器观测值已通过折算系数换算为相应E~601蒸发值。
长江流域水面蒸发量无较明显的地区分布规律。总的来说,流域西部的金沙江及流域东部的汉江唐白河、赣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大于其他地区,水面蒸发量在1000mm以上;在云南元谋地区有一个小范围大于2000mm的高值区,是长江流域水面蒸发最大的地区。全流域小于700mm的地区不多,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湘西、鄂西南地区、乌江中部及资水上游,如乌江金佛山为465mm,峨眉山为564mm。长江流域其他地区水面蒸发量在700~1000mm。
长江流域水面蒸发的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分配由于各地高程、地理位置及所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不完全相同,一般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上游地区春季大于秋季,中游地区秋季大于春季,下游地区春、秋季相差不大。
陆面蒸发
是地表水体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等的总和。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541mm,其地区分布趋势是中下游大于上游,平原和盆地大于山区,南岸大于北岸。按水系,鄱阳湖、太湖、洞庭湖流域及中、下游干流区陆面蒸发量较大;乌江、嘉陵江、岷江和汉江上游陆面蒸发量较小;金沙江陆面蒸发量最小。从年陆面蒸发量等值线分布趋势看,以500mm等值线贯穿地区最广,此线的西部和北部,多处在300~400mm之间,在长江江源北部不足200mm,为全流域最低值区;此线以东、以南,大多为600~700mm,个别地区达800余mm;四川盆地、金沙江下游、乌江及长江中游部分地区,大都在500~600mm之间;在洞庭湖区至江汉平原,达700~800mm,并有一个800mm的闭合圈;在鄱阳湖区,也有一个大于800mm的高值区,其中赣江流域的吉安,陆面蒸发量超过1000mm,是长江流域最大值;长江中下游干流区间陆面蒸发量也达700~800mm。长江流域各地陆面蒸发有随高程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即高程越高,陆面蒸发量越小;高程越低,陆面蒸发量越大。
干旱指数
为蒸发能力与降水量之比值,蒸发能力用E~601水面蒸发量表示。干旱指数划分地带性标准,长江流域采用全国标准值,如下表所示。长江流域平均于旱指数为0.86,属于湿润地带。就地区而言,除金沙江和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上游及汉江中游局部属于半湿润带以外,其余各地区均为湿润带,仅程度有所不同。南岸湿润程度一般比北岸高。金沙江上游得列楚卡站干旱指数接近于5,为长江流域最高值,峨眉山站干旱指数只有0.3,为长江流域最低值。
气候分带 十分湿润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
干旱指数 <0.5 0.5~1 1~3 3~7(或10) >7(或10)
相对湿度
为大气中实际水汽压和该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它表示空气的干燥和潮湿程度。相对湿度的高低主要受气温高低和下垫面潮湿程度的影响。长江流域虽然雨、旱季节明显,但因河渠纵横,蒸发水源充足,因此除金沙江流域外,年平均相对湿度都较大。
相对湿度分布趋势与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相对湿度较大的地区为洞庭湖水系大部、江西中部、湘西、鄂西山地、四川盆地至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其年平均相对湿度略大于80%。
下游干流南北两岸相对湿度接近80%。长江中游北岸、嘉陵江、岷江中上游大多在80%以下,并继续向北递减至嘉陵江上游的65%左右。金沙江横断山脉地区相对湿度等值线与山脉走向大体一致,在巴塘至得荣地区,相对湿度不到50%,是长江流域相对湿度最小的地区。
年最大相对湿度及最小相对湿度出现的季节各地不一,四川盆地大部、三峡地区最大相对湿度出现在秋冬二季,最小相对湿度发生在春季。川西及横断山脉地区最大相对湿度出现在夏季。云贵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夏季相对湿度最大,冬季及早春相对湿度最小。
年大风日数
长江流域有3个大风日数多的地区:一是金沙江渡口以上地区,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达100余天,其中沱沱河站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为125天,该大风区延伸到雅砻江的下游,大风日数从100余天下减到40余天。二是湘江大风区,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达10~25天。三是长江下游南京以上至鄱阳湖区的长江通道地区,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为10~25天。长江流域大风较少的地区:一是四川盆地至云贵高原东部,多年平均大风日数只有1~5天;恩施地区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不足1天;赣江、修水一带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3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其他地区则多出现在春季。
年霜日数
长江流域年霜日数最多的地区位于雅砻江中上游、大渡河上游的川西高原上,达150天以上,其中四川色达站多年平均年霜日数达228.3大,是全流域霜日最多的地区。通天河地区为100~200天,金沙江巴塘至德荣地区,昆明、会理、盐源一带为70~100天。汉江的安康至襄樊段、丹江及唐白河流域、长江下游苏皖地区为50~70天。多年平均年霜日数较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洞庭四水、赣江中上游,多年平均年霜日数在25天以下,其中位于云南的元谋站年霜日数仅2天,四川的沪州为2.5天,这两个地区是全流域霜日最少的地区。流域西部高原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出现霜,其他地区只在10月至次年4月才出现霜。
年雷暴日数
雷暴的单位是天,不管是打一声雷或打一天雷,都记一个雷暴日。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的分布特点是南方比北方多,山区比平原多。雷暴最多的地区在流域西部、金沙江丽江至元谋区间及雅砻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为70~90天,其中,四川的盐源站达90.6天,是全流域雷暴最多的地区,赣江上游、南岭山地为70~80天。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最少的地区是秦岭南部陕西汉中地区及南阳盆地,雷暴日数不足30天。
云南、贵州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年各月均可出现雷暴,其他地区有8~10个月可出现雷暴,但流域各地雷暴主要发生在七八两个月,七八月雷暴日数可占全年的50%~60%。
年雾日数
长江流域是中国多雾的地区之一。黄山年雾日数为256.4天,峨眉山年雾日数多达320余天。多年平均年雾日数达50天以上的多雾地区有6处:①四川盆地,其中遂宁站为99.9天,重庆为69.3天。②湘西、鄂西南地区,其中,湖北恩施站为53天,湖南桑植站为56.6天。③南岭西部的湘、黔交界处,贵州的铜仁站为54天。④湖南平江至江西修水上游一带,平江站为63元。⑤金沙江下游屏山至雷波一带,雷波站为107天。③乌江上游咸宁地区,咸宁站为76天。此外,长江三角洲年雾日数可达30~40天,上海站多年平均年雾日数为43.1天。长江干流航道多年平均年雾日数,除重庆外,并不算多。长江流域年雾日数少的地区位于流域西部西昌至攀枝花地区及位于川西高原的平武、小金、甘孜一带,多年平均年雾日数不足五天。长江流域的雾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