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架手问题
解决时间 2021-05-02 19:50
- 提问者网友:最爱你的唇
- 2021-05-01 20:53
打球的时候用凤眼架有什么好处 ?
总觉得架起来不稳 还有时间长了 手很累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家
- 2021-05-01 21:48
好处不好讲,先说明下各种架手姿势吧:用手为球有做成的各种支架称手杆架,架杆或台架等。在台或以架等。在台球运动中往往被人忽视了它的重要作用,要保证击球的准确性,必须有自然而稳定的杆架来支承,它可以准确地引导球杆进行击球动作的导向。
1 平背式杆架手势:先把左手掌伸直,手心向下按在球台台面上,五指尽量岔开、指开紧抓台布,形成一个宽而有力的稳定杆架基部,然后掌心稍微拱起,拇指紧贴食指翘起,食指与拇指之间便出现一个凹槽,球杆便可以放在凹槽上活动自如。如需要调整高低时,可以使手指伸平手掌降低、拱起而升高适应击球需要。这种杆架高度低,适用于球径较小的落袋式台球。
2 凤眼式杆架手式:为了容易理解,方便练习,现把这种手势分解成单项动作图解说明如下:
(1)将左手平放在球台台面上,手心向下,由手腕到指尖,向内侧稍微转个小弯。
(2)小指、无名指和中指,一齐向内侧转动拱起,手掌左边压在台面上,三个手指形成支撑的手势。
(3)当左手与球杆方向接近直角时,左手拇指和和食指尖向一起捏。
(4)拇指和食指形成一个圆圈后,便可以把球杆插入圈内来支撑球杆击球。如果需要调整高低时,呆伸展或拱起中指来调整。因这种杆架高,多用于球径大的开仑台球。
3 V形杆架手势,如果遇到在主球后面有一个球造成击球障碍,为了不碰这个阻挡球必须将球杆抬高,主球和阻挡球越近,打好主球的难度就越大,如果主球紧紧近阻挡球做杆架的手应更近些,角度就更陡些,以便打中主球,相对的可击部分就很小,打不好就要滑杆。
把四个手指头竖起来,支在阻挡球后面,尽量把大拇指翘起,把球杆架在拇指和食指间形成的V形槽里,击球时,球杆顺着槽滑动,如果击球需要时,球杆把还可以抬高。这是不太舒服的一种杆架,但又非常重要,不会是不行的,应该经常练习支撑的手指,直到能稳当面而有力的支起球杆为止。
4 台边杆架手势
由于球的位置变化多端,以及打法不同,仅靠几种常用的标准杆架手势,不可能是万能的,所以杆架手势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多种多样的,有五花八门的名称。
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用什么样的方法架杆,一个是个人的习惯,一个是情况的决定。
合适自己的架手和杆法力度结合才是最好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5-01 23:27
击打库边球的时候手架最重要,因为你手架不稳就会导致你出杆的时候不稳,还可能滑杆。不知道朋友是喜欢打斯诺克还是喜欢打8、9球。我这里有两张图片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 2楼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5-01 21:58
A所有的职业球员都有一个紧贴台面的稳定的手架,通过这样的手架您才有可能使球杆在击球时运行在一条稳定的直线上。
手架不稳,注定您就不可能有希望成为职业球员,因为您的每一杆击打都是没有稳定性可言的,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没谱儿”,击球失误时时都有可能发生。
我相信多数球手都会注意在他们进一步提高击球技巧之前,先解决手架的稳定问题。
先把手平放在台面上,分开手指,让它们紧贴台布。
(Emphasize the firmness of the bridge by pressing the forefinger into the cloth.)
你如果质疑稳定的手架的重要性,您只需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将手架置于“D形区的直线上,也就是黄、绿、棕三个置球点所在的那条直线,让您的球杆沿着这条直线运动,从球杆上方应该是看不到球杆下的直线的,现在您把大拇指朝下落一些,你会发现,球杆偏离了这条直线。
想象一下,当您击球时,手架如果不稳定,球杆偏离了预想的线路,您将会击到白球的非预期的一点上,白球的方向和旋转都不是您预想的结果。
也不要将您的手架过早撤回,您的手在台布上拖动会弄皱台布损伤绒毛,使它看上去就像是犁过的天地,这会使有些慢速的球更加容易失误。
W当您击球完毕后,要记住一定是在一定的停顿之后将手架直接从台布上抬起,不要有任何拖动。
架杆的手臂紧贴台布能时的身体更加稳定,有利于握杆的手臂更加自由有节奏的摆动,保证击球的准确和稳定。
在打低杆时,您可以选择将手架整个放低,或者将架杆的那只手向内弯一些,使得架杆的'V' 更低,当然哪一种更适合您,您就可以选择哪一种。
For a very deep screw shot Joe would use the loop bridge, which very few players use today. The real reason he used it even if he was not aware of the fact, was that he was inclined to lift the cue when striking the cue ball.
This came about because he had the flourish so many billiards players have of lifting the cue when playing a forcing shot - sometimes even striking the light shade with the tip of the cue.
The loop bridge counteracted this by stopping the cue coming up. Young players today appear reluctant to use the loop bridge, but my advice is to try it out. It is very useful when the cue ball is tight to the cushion as shown top left.
A solid, firm bridge is essential to become a decent player
我要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