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形成的条件是哪些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0 19:59
- 提问者网友:浩歌待明月
- 2021-04-20 05:51
雾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荒野風
- 2021-04-20 06:21
雾的成因初步分析
通常,雾的类型不同,形成的原因也明显不同。如辐射雾多形成在雨、阴转晴朗的夜间,主要成因是辐射冷却使低层湿度加大达到饱和;平流辐射雾多形成在晴转多云的前夕,主要成因有辐射冷却和平流增湿;平流雾形成在温度高、湿度大的阴雨天气或转阴雨天气的前期,主要成因是暧湿平流湿度很大。与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形成相关最好的气象要素是风速、云量、湿度条件,特别是风速。在大的天气条件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相邻站区湿度条件和云量条件也差不多,有雾、无雾的主要差别就在于风速的差异。风速太大常无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风速与地形有关,在大量区域性浓雾的样本中,多数情况当天下午14时地面图上,如果赣北或赣中都位于高压前部、底部,地面江南为弱北风的晴空区中,第二天早晨生成的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都有鄱阳湖区和九江地区东部(庐山除外)因开阔、平坦风速稍大而雾少,湖区两侧雾多的特点。有时西侧多,有时东侧多。多与少的原因具体要看每次站点云量等情况。晴朗少云而无雾的湖区风速多≥3 m/s,两侧风速<3 m/s。如果地面高压范围小,强度弱,风速≤2 m/s,多数是1 m/s,或已是高压后部转偏南风,第二天早晨的雾生成在鄱阳湖区较多,湖区两侧少
从图1可以看出,位于江南的低槽切变云带正缓慢南移,相应地面图上,江西处脊前弱的偏北气流中。第二天,江西中、北部天气转晴,在早晨天晴的地方,鄱阳湖两侧和南部出现了34站浓雾,鄱阳湖区和九江东部无雾;不转晴的赣州无雾。
另外,通过分析江西地形图可知,湖区两侧多雾区不完全是在高山区,而是在山区相对低矮的丘陵区域地段,其海拔高度在1 000 m以下,多数为10~500 m高度。
从上面分析可知:风速稍大无辐射雾形成;同样在风速太小或静风的情况下,因上下无扰动,低层水汽不能输送到较高层次也不利于雾的生成。所以有时江南为弱的高压脊或均压场,近地层风速小,开阔的地区仍然
雾较少,而丘陵山区因地形抬升而有雾形成。影响雾区分布的另一个原因是雾的类型。如江西多平流辐射雾,这类雾的形成同样要满足夜间天气晴朗、风速小、湿度大的条件。当中低层处大高压后部,西南暖湿气流加强引起低层湿度条件加大,西部和南部地区先转西南风,湿度增加快,同时又要满足天空少云条件,所以高压后部的平流辐射类雾的落区往往是西部和南部多于东部和北部。如图2是1999年12月2日13时红外云图,它具有平流辐射雾的前期云场代表性特点。相应14时地面图上江南处高压后部,广西和贵州省各站都转偏南风。第二天早上,江西西南部站点都转弱的偏南风。早上江西除东北角的上饶、九江东部、南昌大部、宜春东部以外靠近西南云区的地区都有浓雾。
从上面介绍的2种类型、2幅成雾的前期云图、云场可以看出:雾的形成及落区与类型相关,它有特定的天气形势和云场。如辐射雾的形成要重点考虑天气转晴,特别是夜晴;然后是风速要小;再考虑夜间是否有强的辐射逆温形成。如果是多云天气或风速稍大都无辐射雾生成的可能。如果江南为南高北低形势或高压后部,短时间内仍不会长云,随着西部云系的移近,低层湿度加大,有可能生成平流辐射雾。
通常,雾的类型不同,形成的原因也明显不同。如辐射雾多形成在雨、阴转晴朗的夜间,主要成因是辐射冷却使低层湿度加大达到饱和;平流辐射雾多形成在晴转多云的前夕,主要成因有辐射冷却和平流增湿;平流雾形成在温度高、湿度大的阴雨天气或转阴雨天气的前期,主要成因是暧湿平流湿度很大。与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形成相关最好的气象要素是风速、云量、湿度条件,特别是风速。在大的天气条件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相邻站区湿度条件和云量条件也差不多,有雾、无雾的主要差别就在于风速的差异。风速太大常无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风速与地形有关,在大量区域性浓雾的样本中,多数情况当天下午14时地面图上,如果赣北或赣中都位于高压前部、底部,地面江南为弱北风的晴空区中,第二天早晨生成的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都有鄱阳湖区和九江地区东部(庐山除外)因开阔、平坦风速稍大而雾少,湖区两侧雾多的特点。有时西侧多,有时东侧多。多与少的原因具体要看每次站点云量等情况。晴朗少云而无雾的湖区风速多≥3 m/s,两侧风速<3 m/s。如果地面高压范围小,强度弱,风速≤2 m/s,多数是1 m/s,或已是高压后部转偏南风,第二天早晨的雾生成在鄱阳湖区较多,湖区两侧少
从图1可以看出,位于江南的低槽切变云带正缓慢南移,相应地面图上,江西处脊前弱的偏北气流中。第二天,江西中、北部天气转晴,在早晨天晴的地方,鄱阳湖两侧和南部出现了34站浓雾,鄱阳湖区和九江东部无雾;不转晴的赣州无雾。
另外,通过分析江西地形图可知,湖区两侧多雾区不完全是在高山区,而是在山区相对低矮的丘陵区域地段,其海拔高度在1 000 m以下,多数为10~500 m高度。
从上面分析可知:风速稍大无辐射雾形成;同样在风速太小或静风的情况下,因上下无扰动,低层水汽不能输送到较高层次也不利于雾的生成。所以有时江南为弱的高压脊或均压场,近地层风速小,开阔的地区仍然
雾较少,而丘陵山区因地形抬升而有雾形成。影响雾区分布的另一个原因是雾的类型。如江西多平流辐射雾,这类雾的形成同样要满足夜间天气晴朗、风速小、湿度大的条件。当中低层处大高压后部,西南暖湿气流加强引起低层湿度条件加大,西部和南部地区先转西南风,湿度增加快,同时又要满足天空少云条件,所以高压后部的平流辐射类雾的落区往往是西部和南部多于东部和北部。如图2是1999年12月2日13时红外云图,它具有平流辐射雾的前期云场代表性特点。相应14时地面图上江南处高压后部,广西和贵州省各站都转偏南风。第二天早上,江西西南部站点都转弱的偏南风。早上江西除东北角的上饶、九江东部、南昌大部、宜春东部以外靠近西南云区的地区都有浓雾。
从上面介绍的2种类型、2幅成雾的前期云图、云场可以看出:雾的形成及落区与类型相关,它有特定的天气形势和云场。如辐射雾的形成要重点考虑天气转晴,特别是夜晴;然后是风速要小;再考虑夜间是否有强的辐射逆温形成。如果是多云天气或风速稍大都无辐射雾生成的可能。如果江南为南高北低形势或高压后部,短时间内仍不会长云,随着西部云系的移近,低层湿度加大,有可能生成平流辐射雾。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4-20 07:46
湿度大,温差大,地表温度高
- 2楼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4-20 07:39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这就是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这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 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6小时左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