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9 04:41
- 提问者网友:谁的错
- 2021-10-19 01:02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蕴藏春秋
- 2021-10-19 02:08
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上传: 付应科 更新时间:2012-6-6 10:40:16现在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生在20世纪,学习工作在21世纪。而21世纪也是资讯的年代,青少年接受新知识的途径增多,却也相对复杂。他们的理想、信念素质如何,不但影响个人的前途,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事业!所以从小就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行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学生的道德认知还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意志力不强,认知行为经常出现偏差。蔡元培说过:“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虽则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恶,无益也。”因此,要进行品德培养,首先要从正确的道德认识出发,在培养道德情感方面下工夫。一:以情育情,提高道德认识水平道德情感具有移情性。为了使学生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老师首先必须以满腔热情去亲近学生,用真挚情感去感染学生。常言道“琢玉首先要爱玉,育人首先要爱人”,老师教育帮助学生不仅包括学习上,甚至在心灵的成长上都需要老师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有的学生有模糊的远大理想,但不爱学习;有的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却不知该如何学习。这样,老师就必须经常与这些学生谈话,常跟他们交流思想,其中也可谈谈自己的学习经历、学习感受、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信其师、亲其道。当然,老师在帮助学生时应当注意一些方法、态度,将表扬鼓励普照于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局限于部分学生,用爱去温暖每个学生的心。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微笑是西湖的涟漪,是清晨的霞光,是大地的春风。微笑,能使“好生”感到亲切;使“学困生”感到安慰;能使老师本身感到愉悦。因此,老师必须用微笑去浇灌学生的心灵,达到师生心心相印、心心相知。用自己的情感打动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达到教育的目的。其次,老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引发学生,打动学生的心,就必须视学生为知己,做学生的知心人。对学生在个别问题的思想情感或行为上表现出来的错误,老师要在思想上能理解、接纳,在行为上给学生真诚的关心,引导及纠正错误思想,鼓励他们的良好行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给学生创造一种亲切和谐的教育氛围,用真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使他们知道:一个有坚定意志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放松自己的学习。无论干什么,都有勇气、朝气,有雄心壮志去克服一切困难。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自然就能树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认识的自己的力量,并且也能正确认识自我。这样,教育产生了热效应,师声的感情得到共鸣,学生也能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德育效果。二:以境育情,激发道德情感体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教育新人就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和关系的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的确,学生的道德品质的产生,极大部分是受外界的影响。而这个外界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几个方面。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他会轻松愉快的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实现美好的目标上。会用实现自己理想的决心,用指导自己行为的道德准则去认识、控制、调节自我的内心,良好的班集体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改变和调节学生的心境,产生和维持班集体健康舆论,形成自主奋进的集体风尚,对学生在自发状态下表现出来的良好道德心理期待要及时加以引导和鼓励,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又常加以强化,形成规律的良性循环,直至养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这样对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进取心等个性品质的形成极为有利。教师在加强师生情感沟通的同时,还要努力创设班级学生间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班集体,要引导学生分辨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中的相对的是非、美丑。学校应有意组织一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团队活动,将团队活动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结合起来,并从活动的过程、内容都让学生参与,给学生一个积极奋进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集体对自己成长的巨大作用,使学生在自身的努力下得到意志力和道德的锻炼。三:以知育情,促进道德情感发展情感是随着生活环境、社会影响、后天教育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认识需要随着知识水平的增长而增长。因此,要用科学文化知识去充实学生的认知的内容,扩大视野、开阔眼界,运用知识的力量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当然,这种知识也是“与时俱进”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学习、实践本身就是德育的源头活水。“道德认知论”的重要代表人物皮亚杰、克尔伯格等认为:德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及推理能力的发展,而不是向他们传授某种具体的道德规则。因此,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对事物的判断及推理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再者,依然必须用“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班级文明公约”等制度条例去约束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成为“四有”“五爱”的社会主义的新人。四:以群育情,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现代教育理论是开放性理论,它与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主要特征是教育社会化、群体化、终身化。所以学生不能只关心个人的前途,个人的利益。只强调别人及社会理解自己、关心自己。却从来不知理解别人、奉献社会的极端重要性。甚至有的学生和家长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只要有本事个人能赚钱就可以了,读书多不多并不重要。其实这个观点是短视的,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发展除了要有丰富的现代科技知识作基础外,还需要有适当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资讯、交际能力。这些都离不开群体的作用。需要教育学生,未来社会不仅需要学习的竞争,更需要有团结、协作的思想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到个人只手闯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许多事情必须集思广益,借助群体的力量才能成功。只有从小就学会认识关心别人,认识关心群体,认识关心社会。善于交往,善于合作,在自己的生活中,力争做学习的小主人、集体的小主人,将来做社会的小主人。学生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要经过集体和社会各部门长期的培育形成的。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加强班集体建设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探索,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机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总之,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包括用老师本身的道德素养去对学生言传身教,在良好的群体和社会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意识、社会意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德育工作,构建和谐的德育环境和德育文化,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谢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10-19 03:44
一、以情感人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其产生同样的情感;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自己,使自己产生同样的感觉。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充分利用教材和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使自己的情感和教材与学生的情感相容,教师入境入情,带来学生的心动情发,去感染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起道德情感,加深学生对道德概念的理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们这儿所说的“以情感人”是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要求教师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因为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如果教师仅仅是“逢场作戏”,那么就会适得其反,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也会使教师失掉威信。二、以境动人人的情感不但具有感染性的特点,还具有情境性。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因素往往具有综合的作用。所以一节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我经常巧妙地创设必要的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如在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节课时,我激情洋溢地介绍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孩子们随着雄壮的国歌不由自主地站立起来,凝望着黑板上的五星红旗,行少先队队礼。因此,适宜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节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运用各种手段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领其情,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能力。三、以美冶人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教师还应该运用美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以道德情操的陶冶。别林斯基有一句名言:“美和道德是亲姐妹。”思想品德教育只有结合美的教育,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我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着力刻画、揭示人的灵魂美——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的美。我在教授《我的劳动感受》时启发孩子领悟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激发了孩子们对劳动者心灵美的敬佩之情。此外,我还经常运用艺术的手段,如唱歌、跳舞、绘画、听音乐等来熏陶孩子的心灵,强化道德意识,做到情理交融。孩子们边歌边舞,陶醉在美的旋律之中,积极的、健康的、高尚的、美好的道德情感就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陶冶之下,逐渐在孩子身上形成的。所以,品德与社会课如果没有美育的渗透,是决不会取得成功的。四、以形育人以榜样人物的光辉形象来培育我们的下一代,这也是我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经常运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有一句名言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坐标。如何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模范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作用?我认为,首先要做到讲述的事迹生动感人。在教授《绿色小卫士》一课时,我根据教学的要求,亲自采访了环保所的同志,并根据收集的先进事迹,塑造了“小于阿姨”的典型形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做到树立榜样人物与联系班级实际相结合。我在介绍榜样人物的事迹之后,总要联系班级实际表扬一个或几个先进同学,哪怕是点滴的闪光思想或微不足道的榜样行为,都抓住不放加以宣扬。这样容易使道德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模仿。最后,要做到讲述榜样人物动人的事迹与分析榜样人物闪光的思想结合起来。因为孩子具有模仿性强的特点,他们总是先模仿榜样人物的外部的行为表现,再体会其内心思想;先从机械式的模仿再到独创性的模仿。教师有责任教育孩子尽快地从外部的、机械的、形式的模仿中摆脱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中分析出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揭示他们的道德动机,这样孩子才会明白为什么必须这样去做的道理,进而转化为他们内在的需要,成为推动他们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总之,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既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又不能死守课堂,而应该主动适应、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走出课堂,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相沟通,知行统一。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