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经度,纬度,高下,古今,这些影响物候因素的这些还有什么?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4 05:15
- 提问者网友:孤凫
- 2021-03-03 19:10
除了经度,纬度,高下,古今,这些影响物候因素的这些还有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3-03 20:12
纬度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首先就是纬度(南北的差异),就是说,在不同的纬度上,物候来临的迟早是不同的.例如,越往北桃花开得就越迟,候鸟来得也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不仅有南北的差异,而且因季节、月份的不同而异.
例如中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化极为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殊,但到夏季又相差无几.从广东南海沿海直到北纬26度的福州、赣州一带,南北相差五个纬度,春初物候如桃始花相差50天之多,即每一纬度竟相差达10天.在这地区以北,情形比较复杂.如长江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北京和南京相差六个纬度强;在阳历三四月间桃李盛花期,前后竟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花开时,南京和北京物候相差只有9天而已.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的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至于丘陵、山岳地带物候的差异自必更为复杂.
经度 东西的差异,也就是说经度的不同,是影响物候现象的第二个因素.东西的差异,在欧洲主要决定于气候的大陆性强弱不同.凡是大陆性强的地方,冬季严寒而夏季酷暑(中国温带地区就是如此).反之,大陆性弱(即海洋性气候地区),则冬季既不太冷,夏季也不太热.在欧洲如德国,从西到东,离海渐远,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所以德国同一纬度的地带,春初东面比西面冷,而到夏季就形成东面比西面热.
中国全国具有大陆性气候,加以天山、昆仑山、秦岭自西向东横亘于中部,因此地形气候与北美、西欧大不相同.天山、昆仑山高耸于西部,在东部则秦岭山脉由西向东渐次降低.到东经116度以东,除了个别山岭如大别山、黄山之外,都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区.所以冬春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潮,可以挟其余威长驱直入,侵扰长江以南的地区.这对物候有很大影响.除了寒潮,风暴影响物候也是常有的事.
中国西南、西北的同一区域的地形高下可以相差很大,物候随地形转移,经度的影响就变为次要的了.
一般说来,在同纬度上,经度和高度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可能起很大作用.例如在北纬30度左右,稻麦两熟区在岷江流域只能种到2000米的高度;向西至大渡河流域可种到2200米的高度;更向西至金沙江流域则可种至2500米的高度.
海拔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但到了秋季,如乔木的落叶等现象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在研究这一因素时,也应该考虑到会有例外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在天气晴朗的空中,常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在一定高度上,气温不但不比低处低,反而更高.这叫逆温层.这一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尤其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中国华北和西北一带,不但秋季逆温层极为普遍,而且远比欧洲的高而厚,常可高达1000米.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而不合适,就是这个道理.
古今 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就是说古代和现代,物候的迟早是不同的.利用历史上的物候记录能否证明这一点呢?西洋最长久的实测物候记录是英国马绍姆家族祖孙五世在190年的时间里对诺尔福克地方的物候记录.这长年记录已在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学报上得到详细分析,并与该会各地所记录的物候作了比较.著者马加莱从七种乔木春初抽青的物候记录得出如下结论:物候是周期性波动的,其平均周期为12.2年;物候的迟早与太阳黑子周期有关……近12年来,北京春季的物候也似乎有周期性的起伏.物候最迟是在1956~1957年,而1957年正是太阳中黑子最多年.根据英国马绍姆家族所记录的长期物候,我们可以把18世纪和20世纪物候的迟早作一比较.如以1741~1750年十年平均和1921~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与始花的日期相比较,则后者比前者早9天.换言之,20世纪的30年代比18世纪中叶,英国南部的春天要提前9天.
例如中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化极为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殊,但到夏季又相差无几.从广东南海沿海直到北纬26度的福州、赣州一带,南北相差五个纬度,春初物候如桃始花相差50天之多,即每一纬度竟相差达10天.在这地区以北,情形比较复杂.如长江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北京和南京相差六个纬度强;在阳历三四月间桃李盛花期,前后竟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花开时,南京和北京物候相差只有9天而已.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的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至于丘陵、山岳地带物候的差异自必更为复杂.
经度 东西的差异,也就是说经度的不同,是影响物候现象的第二个因素.东西的差异,在欧洲主要决定于气候的大陆性强弱不同.凡是大陆性强的地方,冬季严寒而夏季酷暑(中国温带地区就是如此).反之,大陆性弱(即海洋性气候地区),则冬季既不太冷,夏季也不太热.在欧洲如德国,从西到东,离海渐远,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所以德国同一纬度的地带,春初东面比西面冷,而到夏季就形成东面比西面热.
中国全国具有大陆性气候,加以天山、昆仑山、秦岭自西向东横亘于中部,因此地形气候与北美、西欧大不相同.天山、昆仑山高耸于西部,在东部则秦岭山脉由西向东渐次降低.到东经116度以东,除了个别山岭如大别山、黄山之外,都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区.所以冬春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潮,可以挟其余威长驱直入,侵扰长江以南的地区.这对物候有很大影响.除了寒潮,风暴影响物候也是常有的事.
中国西南、西北的同一区域的地形高下可以相差很大,物候随地形转移,经度的影响就变为次要的了.
一般说来,在同纬度上,经度和高度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可能起很大作用.例如在北纬30度左右,稻麦两熟区在岷江流域只能种到2000米的高度;向西至大渡河流域可种到2200米的高度;更向西至金沙江流域则可种至2500米的高度.
海拔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但到了秋季,如乔木的落叶等现象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在研究这一因素时,也应该考虑到会有例外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在天气晴朗的空中,常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在一定高度上,气温不但不比低处低,反而更高.这叫逆温层.这一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尤其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中国华北和西北一带,不但秋季逆温层极为普遍,而且远比欧洲的高而厚,常可高达1000米.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而不合适,就是这个道理.
古今 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就是说古代和现代,物候的迟早是不同的.利用历史上的物候记录能否证明这一点呢?西洋最长久的实测物候记录是英国马绍姆家族祖孙五世在190年的时间里对诺尔福克地方的物候记录.这长年记录已在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学报上得到详细分析,并与该会各地所记录的物候作了比较.著者马加莱从七种乔木春初抽青的物候记录得出如下结论:物候是周期性波动的,其平均周期为12.2年;物候的迟早与太阳黑子周期有关……近12年来,北京春季的物候也似乎有周期性的起伏.物候最迟是在1956~1957年,而1957年正是太阳中黑子最多年.根据英国马绍姆家族所记录的长期物候,我们可以把18世纪和20世纪物候的迟早作一比较.如以1741~1750年十年平均和1921~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与始花的日期相比较,则后者比前者早9天.换言之,20世纪的30年代比18世纪中叶,英国南部的春天要提前9天.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