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关于“变”的阐述,我要用在一篇关于人心境改变使之变好的文章上,求大神指点。。好再加分,在线等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5 08:30
- 提问者网友:浩歌待明月
- 2021-03-14 13:23
佛教中关于“变”的阐述,我要用在一篇关于人心境改变使之变好的文章上,求大神指点。。好再加分,在线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03-14 13:53
心可转境,境随心转,而心不为境转。
心是意念。我觉得按照佛陀的话,不执著善恶是非,不执著有无、人我。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可以得到安乐、快乐。
不知您有无按照佛陀的指导去生活,您难道自己的体会都不足吗?
心是意念。我觉得按照佛陀的话,不执著善恶是非,不执著有无、人我。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可以得到安乐、快乐。
不知您有无按照佛陀的指导去生活,您难道自己的体会都不足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拜訪者
- 2021-03-14 15:58
提纲:一首先要考虑到人心是善变的,二是生活环境的转变使人有变化的过程,这样也会影响思想和境界,三,人要有自制,否则,不会纠正自己的思想也就提高不了境界,四。人要有修炼和净化思想的意识,没有这样的要求,人不会上进,五,人要有自我提高意识,在修炼的基础上提高悟性,也是开悟,只有这样,人才有更高的境界!
- 2楼网友:青尢
- 2021-03-14 15:20
节录《佛遗教经》: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
“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世间缚著,没于众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远离。
------------------------------------------------------------------------------------------------------
大神???这个高帽子我可不敢戴!!!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