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什么是十二难
- 提问者网友:浩歌待明月
- 2021-04-13 00:47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4-13 01:44
【二十难】
﹝出四十二章经﹞
[一、贫穷布施难],谓人自厄于贫乏,而能随力辍己济人,是为难也。
[二、豪贵学道难],谓人处于豪贵,而能厌于欲乐,折节求道,是为难也。
[三、判命必死难],谓人能尚义轻生,决志判命;或为法舍身,济彼饥苦;或为忠臣,以死徇节,是为难也。
[四、得睹佛经难],谓人或生边地,不知出世之法,欲得见闻受持如来正教,是为难也。
[五、生值佛世难],谓人不结胜因,不修众善,而欲值佛出世,是为难也。
[六、忍色离欲难],谓人多为情欲所惑,而能制伏妄念,舍离欲心,是为难也。
[七、见好不求难],谓人见彼富贵荣名,及可意等物,而不乐求,是为难也。
[八、有势不临难],谓豪势之人,居威福之地,而能好礼忘势,不凌侮人,是为难也。
[九、被辱不嗔难],谓人被他凌辱,而能安忍不生忿恨,是为难也。
[十、触事无心难],谓心本清静,触境而兴,若触事遇缘而心不染着,是为难也。
[十一、广学博究难],谓人根性迟钝,而欲广其学问,穷究义理,以博见闻,是为难也。
[十二、不轻末学难],谓人多有好上之心,若自有学问,而于未学之人,不生轻慢,是为难也。
[十三、除灭我慢难],谓人常怀我慢,或素来种姓富贵,而能不生骄傲轻他之心,是为难也。
[十四、会善知识难],谓人修行,多为恶友所惑;若学道之时,得遇善知识,劝奖诱掖,令其开解,是为难也。
[十五、见性学道难],谓人迷于妄情,昧于爱欲,而能返妄归真,见性学道,是为难也。
[十六、对境不动难],谓前尘妄境,迷惑真性,而能持心寂静,不为外物所转,是为难也。
[十七、善解方便难],谓人能常怀大慈,爱念众生,以种种方便而作饶益,是为难也。
[十八、随化度人难],谓众生根性利钝不同,而能随机化导而度脱之,是为难也。
[十九、心行平等难],谓痴冥之人,多执彼我之见,若能冤亲平等,心无分别,是为难也。
[二十、不说是非难],谓两舌妄语,佛所禁戒;若能爱护口业,不说他人好恶长短,是为难也。
- 1楼网友:酒醒三更
- 2021-04-13 02:02
可能是问的十二个佛陀不予以回答的问题吧(其实是N个,只要符合那种提问法的,都不予以回答的)
或者问的十二因缘?
如果是问十二个佛陀不回答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当时人问如来许多问题,如来往往不予回答,最著名的就是“14个不答”,也就是对14个特定的问题加以搁置,暂不回答。不回答是不是答不出来呢?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这么说,譬如,一个人本来没偷东西,你却问他:“你偷了黄瓜还是苦瓜?说!老实交代!”他该怎么回答呢?那14个问题也有这种性质,比如:神(灵魂,我)和世间是有边?还是无边?是既有边又无边?是非有边非无边?神和世间是常?还是无常?是既常又无常?是非常非无常?死后是有我、还是无我?是既有我又无我?是非有我非无我?身体和灵魂是同?身体和灵魂是异?都是一些个“非此即彼、亦此亦彼、非此非彼”的问法,总是逃不出彼此、是非、有无、断常,总要落入一个极端,不得圆满。 现代的问题逻辑也认为,任何问题都有它包含或者假定的前提,而这前提未必是真实的。提问的前提不真实,那个问题就是假的。 假问题没法回答。可是,既然没法回答,如来怎么又说众生无我?说了“无我”,又说某某在这里死去,在那里投生,又分明“有我”似的,诸如此类,怎么回事?
也许可以打个比方——这里有把刀。有人问:这是杀人凶器、还是防身武器?试试看,你说怎么回答?说是凶器吧,莫非就真的不能防身?肯定不能用于正当防卫?说是防身武器吧,就绝对不能杀人越货?那就说既是凶器又是护身武器?好像也不行,因为我可能只想杀人,也可能手无缚鸡之力,莫说杀人,就是防身,也绝对不敢想。还有一句:既不是凶器也不是护身器。这同样不在理,不细说了。 但是在具体情况下,我就用它防身了,没干别的,那么此时此地此事对于此人(我)而言,在如此这般的因缘下、条件下,它就是防身武器,没错,一点不含糊,无需置答。那么如来有时候说无我,有时候说有我,有时候说“我不说有我无我”,有时候根本不说“我不回答”,干脆闭嘴,如此等等,只要联系当时的条件(因缘)来考虑,恐怕就没什么矛盾。这叫“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所以,要看缘起。理解了缘起,就能理解很多东西了。
- 2楼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4-13 01:55
第一难:贫穷布施
第二难:富贵学道
第三难:弃命必死
第四难:得睹佛经
第五难:生值佛世
第六难:忍色忍欲
第七难:见好不求
第八难:被辱不瞋
第九难:有势不临
第十难:触事无心
第十一难:广学博究
第十二难:除灭我慢
应该是二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