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境无心”还是“对镜无心”?什么意思?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4 21:54
- 提问者网友:战皆罪
- 2021-02-14 06:50
是“对境无心”还是“对镜无心”?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2-14 08:08
镜!
真搞不懂,现在的人,忘性咋就那么好呢?境是啥玩意儿?
这个话从古代就有了,那时候女人对镜理红妆,才会有对镜的愁思与情怀,还记得初中课本里面的花木兰不?里面就有对镜的说法。
真搞不懂,现在的人,忘性咋就那么好呢?境是啥玩意儿?
这个话从古代就有了,那时候女人对镜理红妆,才会有对镜的愁思与情怀,还记得初中课本里面的花木兰不?里面就有对镜的说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2-14 08:13
过张溪赠张完
无心买酒谒青春①,
对镜空嗟白发新②。
花下少年应笑我③,
垂垂赢马访高人④。
【出处】 这首诗录自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常州府志》卷三十二,后附有张完答诗云:
相别相逢不记春,眼前非旧亦非新。声求色相皆邪妄,莫认无疑是昔人。
有“今勒石尚存”五字。
【题解】 张溪,地名。《毗陵志》拳十五云:“章溪,在宜兴县西七十里,源出章山,北入荆溪。”又云:“张渚,在宜兴县西南七十里,源出章山。北入荆溪。张疑作章;”据此可知,张溪可能就是章溪。 张完,人名,爵里生平无考。张完大约是张守之误。张守,宋晋陵(即毗陵)人,字镇,一字子固。崇宁元年登进士第,建炎初为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卒谥文靖,著有《毗陵集》但查《毗陵集》中未载有与岳飞的酬唱诗作。南宋建炎四年(1130)春,岳飞在常州(古代称毗陵)截击金军,前后四战,连打胜仗。班师回宜兴路过张溪,岳飞拜访了高士张完, 并题赠本诗。
【注释】
①无心:初本无意,事出自然。佛教指解脱妄念的真心。《宗镜录》四十五:“所谓无心,何者?若有心则不安,无心则自乐。”
谒:禀告,陈说。
青春:此处可解为青少年时代。唐刘长卿《戏题赠二小男》诗:“欲并老容羞白发, 每看儿戏忆青春。”(见《刘随州集》)
②嗟:感叹。
③垂垂:下垂貌。 或释渐渐。 杜甫众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忆见寄》: “江边一树垂垂发, 朝夕催入自白头。”
羸(lei)瘦弱,疲病。
高人:超世脱俗的人,多指隐士。诗中是指张完。
补充自解此诗:
在我看来,这是一首自嘲诗。一般自嘲诗的话,表面上是在话论个人的不好方面,但从全文主旨来看其实是坚定自己的某些理论,反过来嘲讽世俗观点的,或是认真检讨自己,重新放开眼界,继而豁达,而不是空自嗟叹。
像这两句,应该有互文的意味,而不能单纯的分开来翻译。前文既是“无心”“谒青春”,那后面再单纯地“空嗟白发”就前后矛盾了。那么,此两句的翻译,我觉得应该这样比较好:无心买酒以此寄托陈述那曾经的青春年少,也无心对着镜子感叹这新生的白发。再加上后两句:那花下的少年应该会笑我呀,这么个羸弱老头也来寻访高人。“羸马”应是自喻。
所以全是读来,不仅没有颓唐之势,反而有辛弃疾那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激昂之气。岳飞作此诗时,是连打胜仗班师回程之际,彼时意气风发,尚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