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题
1. 假定双头垄断市场上,市场需求函数为P=900-8 Q,其中Q=q1+q2 ,两企业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同:AC=MC=100试求:(1)古诺均衡解(2)张伯伦均衡解
2. 某君仅消费X,Y两种商品,X对Y边际替代率恒为Y/X.若他的收入为260,X的单价为2元,Y的单价为3元,求其效用最大时的消费量
3. 已知生产函数为Q=KL-0.5L2-0.32K2,Q表示产量,K代表的是资本,L代表劳动力,若K=10,求:(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函数.(2)分别计算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厂商雇用的劳动量
4. 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0.25K0.75,又设PL=1元,PK=3元.试求:(1)产量为10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K数量.(2)产量为25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K数量.(3)总的成本为160时厂商均衡的Q、L与K的值.
5. 一厂商用资本(K)和劳动(L)生产x产品,在短期中资本是固定的,劳动是可变的.短期生产函数是:x=-L3+24L2+240L.x是每周产量,L是雇佣劳动量(人),每人每周工作40小时,工资每小时为12美元.(1)计算该厂商在生产的第I、II和III阶段上的L的数值.(2)厂商在短期中生产的话,其产品最低价格为多少?(3)如该厂商每周纯利润要达到1096美元,需雇佣16个工人,试求该厂商固定成本是多少?
简答题
1. 无差异曲线有哪些特征?
2. 逐一分析完全竞争假设对市场均衡的影响,并举出三种局部均衡不存在的情况
3. 简述俱乐部理论的结论
论述题.
1、从县城到某边远小镇要绕很远的山路,县政府考虑打一条隧道,并对过往汽车征收费用.设q为每天过往汽车数,P为征收费用(元),需求函数P=25-0.5q,而隧道建成后不计维护费用,仅每天分摊建设费用500元.现想公开招标,建设费用和征收费用都归承包商.(1)会有人愿意承包吗?(2)如果需要政府给予补贴,每辆过往汽车至少补贴多少?如果每年给予一次性固定补贴,至少补贴多少?对于政府来说,哪一种补贴形式的支出少一些?(3)如果允许承包商实行差别价格而不给予补贴,会有人愿意承包吗?为什么?
2.x=-L3+8L2+140L,其中x是日产量,L是工人人数.(1)厂商组织合理生产所需的最低投入水平是多少?(2)厂商组织合理生产的日劳动的最大投入量是多少?(3)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时的产量水平是多少?
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Sunk Cost)”(或称沉淀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做决策时仅需要考虑可变成本。如果同时考虑到沉没成本(这被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是错误的),那结论就不是纯粹基于事物的价值作出的。举例来说,如果你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此时你付的价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你的沉没成本。当然有时候沉没成本只是价格的一部分。比方说你买了一辆自行车,然后骑了几天低价在二手市场卖出。此时原价和你的卖出价中间的差价就是你的沉没成本。而且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随时间而改变,你留着那辆自行车骑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你的卖出价会越低(折旧)。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结果:1.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 2.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应该不考虑这件事情。如果你后悔买票了,那么你当前的决定应该是基于你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此时的决定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作判断。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这样你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而选择前者你还要继续受冤枉罪。损失憎恶和沉没成本谬误很多人对“浪费”资源很担忧害怕,被称为 “损失憎恶”。比如说很多人会强迫自己看一场根本不想看的电影,因为他们怕浪费了买票的钱。这有时被叫做“沉没成本谬误”。经济学家们会称这些人的行为“不理智”,因为类似行为低效,基于毫不相关的信息作出决定错误的分配了资源。这些思考可能反映了对衡量效用尺度的不统一,因为这种衡量对消费者来说是主观且独特的。如果你真的预订了一张电影票还发现电影确实不对你胃口,你可能会等到散场再走,你觉得你保存了脸面,这也是一种满足。如果你中途退场,陌生人会发现你的判断失误,这可能是你想避免的。你可能从给电影找茬中得到些娱乐,并对自己的鉴赏结果感到自豪。或者你觉得有足够资格在其他人面前批评电影。沉没成本的概念在分析商业决策时候会被用到。一个常见的沉没成本例子就是宣传品牌的促销。这种情况经常引致不能被正常消化的成本,它不是典型的可能降低品牌含金量换来销量的方式(除非执行退出市场策略)。在做将来投资、销售或广告决策时,仅应考虑未来的可能性,不能因为最近大笔广告投资而便宜行事。沉没成本谬误有时也叫“协和效应”,指英国和法国政府继续为协和式飞机提供基金的事,而当时已经很显然这种飞机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可言。这个项目被英国政府私下叫做“商业灾难”,本就不该开始,当时也就要取消了,但由于一些政治法律问题两国政府最终都没有脱身。何时应考虑沉没成本虽然沉没成本不能被改变,但有时候也应在作决定时考虑它。例如,有一门考试,如果花50个小时复习就能通过。有个学生已经复习了49个小时,这时有人邀请他去出去玩。那么这个学生可能会想:“如果我去玩,就会不通过,可是如果我再复习一个小时,就会通过,所以我应该继续复习。”这个学生已经花费掉的49个小时是沉没成本,因为无论他选择去玩还是继续复习,这些时间都已经花费掉了。可是,这49个小时的存在决定了最后一个小时的价值,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学生完全没有复习,那么他无疑会选择出去,因为“无论我是不是复习这一个小时,我都不会通过”。这一点是在运用沉没成本时应该注意的。
我想问下,问友是什么专业的,是在读大学生吗?
这个问题,我求救过几个大学同学,我是经济学毕业的。
只能大概的做出来。
或者有的连定理也忘了。
这可以说是我们学西方经济学的一种悲哀吧。
P.S. 本人数学稀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