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5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15为北半球 (节气)日的太阳光照图。(1分)
(2)此时, 图15中C地正处于 _(日出、日落),该日C地的昼长为 小时。
ABC三地夜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3分)
(3)图15中ABC三点相比,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是 ,自转线
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2分)
(4)图15所示的日期,地球位于图16中的 (填数字序号)位置,此时地球的
公转速度较 (快、慢)。(2分)
(5)地球运行到图16中的 (填数字序号)位置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
度达一年中最小值。(1分)
(6)图16中当地球运行在 位置至 位置(填数字序号)期间,芜湖昼长夜
短,且昼渐长。(1分)冬至日
图15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图15为北半球(节气)日的太阳光照图。(1分)(2)此时, 图15中C地正处于_(日出、日落),该日C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3 13:00
- 提问者网友:我是我
- 2021-02-02 22:01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1-02-02 22:28
(答案→)冬至日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1)图15为南半球俯视图,反映晨昏线特征: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冬至日;(2)利用南半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判断,顺着自转方向,C点即将由昼半球转为夜半球;故为日落;根据图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点为6时,昏点为18时,每两条相邻经线差经度45°,计算C点此时的时间为21时,即为C点的日落时间为21时,则昼长18小时。由于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全球的昼长分布规律: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故三地的夜长由长到短,即由北向南排。(3)图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4)图16中,根据②④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②表示夏至日;④表示冬至日;则③表示秋分;①表示春分;故图15表示的冬至日为④位置;冬至日接近近日点,故公转速度较快;(5)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为冬至日,即④位置;(6)芜湖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即太阳直射北半球,而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春分到夏至符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2-02 22:39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