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价上涨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
物价下跌又有什么影响?
希望给予回答,谢谢!!
中国物价上涨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
物价下跌又有什么影响?
希望给予回答,谢谢!!
其中,降低成本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的物流分配技术的普遍采用等等,是最为显著者。第二类是经济制度因素。众所周知,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走上了发展市场经济之路,前苏联、东欧国家也都相继发展起各种形式的市场经济制度。到上世纪末,全球各国均以市场经济相标榜。与之相伴随的,则是放松管制以及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第三类是政策格局的转变。从美国开始,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支出增长率在普遍下降、财政赤字普遍减少。最后则是人口因素。全球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人口普遍趋于老龄化,致使储蓄率居高不下。在上述四类因素中,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基本特征的科技革命因素和以自由化为基本特征的制度变革因素,显然是主导性因素:正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它们的迅速产业化,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并形成生产过剩的主要基础;而经济体制的变化,则极大地发挥了解放生产力的作用。应当说,由上述趋势造成的驱使物价下跌的动量,至今仍然在强烈地发挥作用。简言之,物价水平下跌是一个全球的长期现象。处于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物价当然会受到长期向下的压力。
物价下跌有好坏之别
物价下跌并不必然是洪水猛兽。从其原因和后果来分析,其中存在着“好”与“坏”的区别。在“好”的物价下跌情况下,是新的投资领域的不断开发和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这都归因于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它们被普遍采用)造成了供给的大规模增加,从而导致物价普遍下跌;同样,也是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造成旧产业的萧条并引起较大规模的就业人口的下岗和失业。但是,另一方面,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普遍采用,也在不断形成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带来商品与劳务的极大丰富,以及在物价水平稳定基础上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的稳定增长。所有这些,无疑大大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普遍提高了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相反,在"坏"的物价下跌下,由于旧技术以及旧产品仍然在经济活动中占据统治地位,投资领域不断缩小,生产率也很难提高,这将导致旧产品大量过剩;在另一面,这种过剩导致就业的减少和收入的不断下降。在这种条件下出现的产品过剩以及物价普遍而持续的下跌,将导致人类生活水平的普遍下降。简言之,物价下跌当然意味着生产过剩,但是,在"好"的情况下,这种生产过剩以及由此带来的物价下跌主要归因于高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归因于新的就业岗位不断涌现,归因于平均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归因于社会物质财富的绝对增长。而在"坏"的物价下跌情况下,生产的过剩归因于科技水平的停滞,归因于经济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归因于收入水平普遍跌落,归因于就业岗位的减少,归因于社会物质财富的萎缩和人民的普遍贫困。
"好"的物价下跌的本质是"创造性破坏"
从经济理论上说,这种"好"的物价下跌一般出现一个为期50~60年的长周期。这个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在科学技术革命性变化的带动下,整个经济处于剧烈的结构大调整时期。用著名经济史学家熊彼特的话说,这种调整是"创造性破坏"。这个时期的实体经济基础是科学技术的革命周期。在目前,它的典型特征是:先前推动经济上升的旧技术已过度利用,潜力耗尽,并造成传统产品(钢铁、船舶、汽车、住房、纺织品、基础化学、玻璃器皿、基础资本设施、工业矿产品等)的大规模过剩,而推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技术(信息、通信、计算机、生物技术、新材料、航天技术等)虽已初显端倪,但还没有完全进入商业化和产业化开发利用阶段,更没有达到能够全面改造传统产业,从而拉动经济大规模增长的程度。
重要的是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我们指出上述三个要点是想说明,从
1997年开始在我国出现的物价水平持续下跌,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好"的现象,而且它基本上与货币因素无关。从本质上说,它是我国经济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计划走向市场,从粗放走向集约,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综合结果。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对这种物价下跌惊慌失措,更不应当去追究造成这种通货紧缩的"责任",因而也不应当无条件地将"克服通货紧缩"作为最主要的政策目标,不应当简单地不计成本地去"扩大需求"。我们认为,鉴于经济结构剧烈调整仍然是中国和全球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今后一个不太短的时期中,亦即在从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向新经济时代转变的一个不太短的时期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物价仍将保持在一个接近于零的低位水平上。因此,在经济增长保持适当速度的前提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应当以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为首要任务。具体而言,我们应当积极推动以高新科技为基础的新的产业发展;应当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来展开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应当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基础来推动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应当加速建立市场化的监管体系。舍此,在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的全球经济中,我们将无以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