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的古碉来历??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30 03:08
- 提问者网友:
- 2021-11-29 23:54
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的古碉来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风乍起
- 2021-11-30 01:01
丹巴位于甘孜州东部。北纬30°29′~31°29′,东经101°17′~102°12′。东与阿坝州小金县接壤,东南和南部与康定县交界,西与道孚县毗邻,北和东北面与阿坝州金川县相连。
丹巴素有"千碉之国"的美称,全县现存古碉数量种类之多、建筑之奇,堪称全国之最,世界罕见。碉楼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尤以尤以梭坡、中路、蒲角顶三处的古石碉楼群最为稠密壮观,古碉保存完整,并与村寨民居相容一地。
【历史】
据史书记载,丹巴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一个多部落的民族长期生存繁衍于此。遍布于丹巴境内的古碉便是这里世居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
碉楼远在汉代就开始在羌族地区发展盛行,至迟为清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时所建。在南北朝时期,丹巴就已经碉楼林立到五代以后,碉楼建筑技术就已经成熟。丹巴碉楼现有260座,据说全盛时有近万座之多,这没有大量的人力、财力是无法完成的。
【成因】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据考,羌人祖先在甘肃、青海一带。中国历史上众多举足轻重的人物皆为羌人,如炎帝、大禹、夏启、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等。今所见羌族则为秦汉时迁至岷江上游,并由游牧生活转为农耕定居,从此世代繁衍。羌族有语言而少文字,其民族文化多通过口头传承世代相袭。
羌人好集结而居,数家连为一片,形成羌寨,每寨必有十数米高的羌式碉楼,既可登临了望,又可防守御敌,有易守难攻之势。
传说以前嘉绒藏区,凡有男孩的家庭必须修一座碉楼,此风延续下来,逐渐形成了“千碉之国”。其实,古时藏民为了保护村寨不受侵犯,对付部落之间的战争才是古雕群形成的真正原因。
【功能与分类】
碉楼与战争密切相关。丹巴的高碉大概可以分为四种;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家碉,尤以家碉、寨碉为多。还有用来求福保平安的风水碉, 用于避邪祛祟的伏魔碉。修建在屋后的高碉与居住的楼房紧紧相连.属于家用碉。家碉较为矮小,一般用作贮藏室,御防匪盗,遇有战事,亦可防御;寨碉则是保护村寨、部落和地区的战争工具。与城栅的功用相类似。又比城栅更灵活;要隘碉建筑在要隘险道上,有许多则矗立在悬崖峭壁之上,用于防御阻止敌入的进攻,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坚固工事;烽火碉则用于传递战争信息,也同时具有其他高碉的作战功能。
高碉居高临下,俯视敌人,远则箭射枪击,近则滚木擂石,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敌人暴露在原野地之上,自己躲在坚碉之中,以逸待劳,以守待攻,侍机而动。
丹巴的碉楼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性别,性别是通过木梁的位置来区别,女性碉楼的木梁露在外面,时间长了会发黑,所以女性碉楼的楼身上有一道一道的黑色痕迹,而男性碉楼的木梁在内部,不外露,所以没有痕迹。
【碉楼的传说】
关于碉楼有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大渡河河谷之中有凶猛的妖魔,专门摄取男童的灵魂,为了保佑孩子成长,谁家生了男孩,便要修筑高碉,以御妖魔。孩子每长一岁,高碉就要加修一层,而且要打炼一坨毛铁。孩子长到18岁的时候,碉楼修到了十八层,毛铁也打炼成了钢刀,此时将钢刀赐予男孩作成人礼物,鼓励他勇敢战斗,克敌降妖。
【建筑艺术】
古碉以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外形美观,墙体坚实。古碉大多与民居寨楼相依相连,也有单独筑立于平地、山谷之中的。古碉的外形,一般为高状方柱体: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少数达十三角。高度一般不低于10米,多在30米左右,高者可达50到 60米。
其碉楼形状各异,层高六至十层,碉基结实,基宽越高越窄,碉体用片石砌成,砌艺精湛。这种碉楼是丹巴独具特色的建筑,在 丹巴全县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或三五个一群,或独立于山头,碉与碉之间相互呼应,依山成势;集中的地方,目力所及,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在众多 碉楼群落中,尤以梭坡乡境内碉楼群最具特点。
碉楼一般建于沿河谷高山或半坡有耕地和水源的地方,结合地形,利用有限的平台,纯用石头筑成平顶。 一般分成二层或三层,上层堆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高二三丈,称为"邛笼";高的可有十三层,达十余丈,称为碉。碉楼由羌族专门的砌石匠修建,原料为乱石,用泥土粘合,不吊线,不绘图,全凭经验,信手砌成。其壁面能达到光滑平整,不留缝隙,其坚固程度则可在川西这个地震多发区耸立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经历数次地震仍然巍然屹立,有的已偏倚却不倒,有的弯曲为弓,自称成风景。
【地位】
古碉楼是嘉绒藏族建筑的杰作,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古碉的建筑年代为唐代至清代,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建筑技艺高超,具有极高的美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文化学价值。
它们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极为珍贵的建筑文化艺术遗存。与西方国家古代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便是采用木结构体系。因此在距今2000年以前,在横断山脉中就有其存在的古石碉就显得弥足珍贵。可以说这种古石碉建筑是世界最杰出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又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是中国古代建筑遗产的大宗,不研究它们,就没有完整的中国古代建筑史。
丹巴素有"千碉之国"的美称,全县现存古碉数量种类之多、建筑之奇,堪称全国之最,世界罕见。碉楼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尤以尤以梭坡、中路、蒲角顶三处的古石碉楼群最为稠密壮观,古碉保存完整,并与村寨民居相容一地。
【历史】
据史书记载,丹巴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一个多部落的民族长期生存繁衍于此。遍布于丹巴境内的古碉便是这里世居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
碉楼远在汉代就开始在羌族地区发展盛行,至迟为清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时所建。在南北朝时期,丹巴就已经碉楼林立到五代以后,碉楼建筑技术就已经成熟。丹巴碉楼现有260座,据说全盛时有近万座之多,这没有大量的人力、财力是无法完成的。
【成因】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据考,羌人祖先在甘肃、青海一带。中国历史上众多举足轻重的人物皆为羌人,如炎帝、大禹、夏启、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等。今所见羌族则为秦汉时迁至岷江上游,并由游牧生活转为农耕定居,从此世代繁衍。羌族有语言而少文字,其民族文化多通过口头传承世代相袭。
羌人好集结而居,数家连为一片,形成羌寨,每寨必有十数米高的羌式碉楼,既可登临了望,又可防守御敌,有易守难攻之势。
传说以前嘉绒藏区,凡有男孩的家庭必须修一座碉楼,此风延续下来,逐渐形成了“千碉之国”。其实,古时藏民为了保护村寨不受侵犯,对付部落之间的战争才是古雕群形成的真正原因。
【功能与分类】
碉楼与战争密切相关。丹巴的高碉大概可以分为四种;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家碉,尤以家碉、寨碉为多。还有用来求福保平安的风水碉, 用于避邪祛祟的伏魔碉。修建在屋后的高碉与居住的楼房紧紧相连.属于家用碉。家碉较为矮小,一般用作贮藏室,御防匪盗,遇有战事,亦可防御;寨碉则是保护村寨、部落和地区的战争工具。与城栅的功用相类似。又比城栅更灵活;要隘碉建筑在要隘险道上,有许多则矗立在悬崖峭壁之上,用于防御阻止敌入的进攻,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坚固工事;烽火碉则用于传递战争信息,也同时具有其他高碉的作战功能。
高碉居高临下,俯视敌人,远则箭射枪击,近则滚木擂石,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敌人暴露在原野地之上,自己躲在坚碉之中,以逸待劳,以守待攻,侍机而动。
丹巴的碉楼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性别,性别是通过木梁的位置来区别,女性碉楼的木梁露在外面,时间长了会发黑,所以女性碉楼的楼身上有一道一道的黑色痕迹,而男性碉楼的木梁在内部,不外露,所以没有痕迹。
【碉楼的传说】
关于碉楼有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大渡河河谷之中有凶猛的妖魔,专门摄取男童的灵魂,为了保佑孩子成长,谁家生了男孩,便要修筑高碉,以御妖魔。孩子每长一岁,高碉就要加修一层,而且要打炼一坨毛铁。孩子长到18岁的时候,碉楼修到了十八层,毛铁也打炼成了钢刀,此时将钢刀赐予男孩作成人礼物,鼓励他勇敢战斗,克敌降妖。
【建筑艺术】
古碉以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外形美观,墙体坚实。古碉大多与民居寨楼相依相连,也有单独筑立于平地、山谷之中的。古碉的外形,一般为高状方柱体: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少数达十三角。高度一般不低于10米,多在30米左右,高者可达50到 60米。
其碉楼形状各异,层高六至十层,碉基结实,基宽越高越窄,碉体用片石砌成,砌艺精湛。这种碉楼是丹巴独具特色的建筑,在 丹巴全县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或三五个一群,或独立于山头,碉与碉之间相互呼应,依山成势;集中的地方,目力所及,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在众多 碉楼群落中,尤以梭坡乡境内碉楼群最具特点。
碉楼一般建于沿河谷高山或半坡有耕地和水源的地方,结合地形,利用有限的平台,纯用石头筑成平顶。 一般分成二层或三层,上层堆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高二三丈,称为"邛笼";高的可有十三层,达十余丈,称为碉。碉楼由羌族专门的砌石匠修建,原料为乱石,用泥土粘合,不吊线,不绘图,全凭经验,信手砌成。其壁面能达到光滑平整,不留缝隙,其坚固程度则可在川西这个地震多发区耸立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经历数次地震仍然巍然屹立,有的已偏倚却不倒,有的弯曲为弓,自称成风景。
【地位】
古碉楼是嘉绒藏族建筑的杰作,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古碉的建筑年代为唐代至清代,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建筑技艺高超,具有极高的美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文化学价值。
它们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极为珍贵的建筑文化艺术遗存。与西方国家古代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便是采用木结构体系。因此在距今2000年以前,在横断山脉中就有其存在的古石碉就显得弥足珍贵。可以说这种古石碉建筑是世界最杰出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又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是中国古代建筑遗产的大宗,不研究它们,就没有完整的中国古代建筑史。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