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白杨礼赞》,运用的表现手法除了象征,老师上课的时候还说了托物言志。但是关于托物言志我们有争议。到底是运用了托物言志还是借物抒情。有谁知道到底是运用了借物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白杨礼赞》
- 提问者网友:雪舞兮
- 2021-04-13 01:27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鸠书
- 2021-04-13 02:17
第一,把握事物特征。对作为吟诵对象的事物,要准确地把握其特征,而且不必对其全部特征一一备述,而应选取对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的部分,刻画出其外形特点,给人以具体感受。本文写白杨的外形是:干枝笔直,一律向上,紧紧靠拢,成为一束;树叶宽大,片片向上;树皮光滑而泛出淡青色。形容物态要极尽其妙,那功力正在于贴切。
第二,赋予感情个性。在描绘事物外部特征同时,必须注意表现它的内在气质,把景物作为人的品格、精神来写,也就是说,客观事物一定要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本文描述白杨干、枝、叶的形态,表现了它“努力向上”的气质,“团结一致”的精神,因而“力争上游”不仅是白杨的形态特征,又是它的内在性格;写白杨树在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突出它具有坚强品格,反抗精神的个性特征,暗示了北方军民正抗击着日寇的疯狂扫荡,抗击着顽固派的猖狂进攻;写白杨树的叶“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象征着“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思想。这些都表示出文章的时代特色和战斗意义,表现了作者的立场与思想感情。可见吟咏情性,所表现出来的意向要幽深高远。
第三,开拓文章意境。作者把白杨树比作“树中的伟丈夫”,说它具有伟岸、正直、朴质、坚强、挺拔等品质后,进一步展开联想:“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通,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在阐发白杨的象征意义中抒发感情,伸明哲理,由自然景物到社会现实,既是咏树,又在颂人,开拓了意境,发人联想。
第四,进行正反比照。正反比照能使文章思想内容向纵深推进。本文采用多层次的比照手法来揭示事物本质特征,深化文章主题。先把白杨树与它生长的环境相对比,突出平凡的白杨树实在不同凡响;再把白杨树姿态与其他树木相比,歌颂了它内在的美好精神品质;最后,把白杨树与楠木作对比,有力地斥责了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敌人,赞颂了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 1楼网友:长青诗
- 2021-04-13 03:49
- 2楼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4-13 02:24
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