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名句,丰子恺散文集好词佳句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2 04:39
- 提问者网友:富士山上尢
- 2021-05-11 07:07
丰子恺的名句,丰子恺散文集好词佳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05-11 08:30
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我却只有臆测:《本草纲目》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
李时珍说:“《列仙传》言邛疏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
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
一般树枝,绝大多数是向上生的,除非柳条挂下去.然而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引力强迫它挂下去,不是它自己有心向下挂的.黄山松的枝条挺秀坚劲,然而绝大多数像电线木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向着阳光.
丰子恺 《杨柳》: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很多花木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象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2、丰子恺《绘画与文学》
自然有情化,是艺术的关照上很重要的一事。画家与诗人的观察自然,都取有情化的态度。“画家能与自然对话”,就是说画家能把宇宙间的物象看做有生命的活物或有意识的人,故能深解自然的情趣,仿佛和自然谈晤了。中国画法上注重“气韵生动”,一草一木,必求表现其神韵。如邓椿的《画继》中说:
“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又有这样的话:
“天下之物,本气韵所积成。即如山水,自重岗复岭以至一木一石,皆有生气,而期间无不贯。”
可至知在中国画家的眼中看来,世界全是活物,自然都有灵气。这是一种泛神论的自然观。西洋画虽无这样深奥的画论,但在近代画家的言行与作品中,亦可看出同样的倾向。凡·高曾经对一朵小花这样地说:
“小小的花,你也能唤起我一种用眼泪都不可测知的深刻的思想!”
李时珍说:“《列仙传》言邛疏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
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
一般树枝,绝大多数是向上生的,除非柳条挂下去.然而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引力强迫它挂下去,不是它自己有心向下挂的.黄山松的枝条挺秀坚劲,然而绝大多数像电线木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向着阳光.
丰子恺 《杨柳》: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很多花木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象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2、丰子恺《绘画与文学》
自然有情化,是艺术的关照上很重要的一事。画家与诗人的观察自然,都取有情化的态度。“画家能与自然对话”,就是说画家能把宇宙间的物象看做有生命的活物或有意识的人,故能深解自然的情趣,仿佛和自然谈晤了。中国画法上注重“气韵生动”,一草一木,必求表现其神韵。如邓椿的《画继》中说:
“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又有这样的话:
“天下之物,本气韵所积成。即如山水,自重岗复岭以至一木一石,皆有生气,而期间无不贯。”
可至知在中国画家的眼中看来,世界全是活物,自然都有灵气。这是一种泛神论的自然观。西洋画虽无这样深奥的画论,但在近代画家的言行与作品中,亦可看出同样的倾向。凡·高曾经对一朵小花这样地说:
“小小的花,你也能唤起我一种用眼泪都不可测知的深刻的思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