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对象的考察意见,文字是 如何发展的?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21 01:57
- 提问者网友:动次大次蹦擦擦
- 2021-05-20 09:15
对发展对象的考察意见,文字是 如何发展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迟山
- 2021-05-20 10:41
2.1文字的产生
第一节 文字与文字学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第三节 文字的创新与改革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交际、人类社会的维系和发展有了可能,但作为音义符号,语言有明显的局限,就是在时间上稍纵即逝,难以保留传承,在空间上传播距离有限,难以远播,我国清代学者陈澧在《东塾读书记》中对此就作了很精当的分析:“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可见,文字是人类在使用语言相当长久之后,为了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传播得更久更远而发明的符号形式。
2.2文字的发展阶段
据文字学的现有研究表明,现在世界上使用的较为成熟文字形态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的,有一个慢慢演化发展的过程。[1]一般认为文字的演化过程主要有这样两个阶段:
2.2.1前文字阶段 所谓前文字阶段是指为弥补口头语言的局限而采用的非文字符号时期,又称实物记事阶段。据考察,早期人类曾经使用过的非图形表意手段主要为结绳记事法。
结绳作为一种实物记事手段,在我国古籍中就有记载,《易经·系辞》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老子·小国寡民》中说:“小国寡民……使人复结绳而用之。”后世典籍也有描写,唐李鼎祚在《周易集解》中引《九家易》描绘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直至现代,我国的藏族普通牧民也还有使用结绳法记事的。[2]其他民族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据摩洛哥学者乔治·艾弗拉哈在《结绳记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史》中文版,1982年4月)一文记载,“即使到今天,玻利维亚和秘鲁印第安人,还在使用一种直接从’基普’演变而来的结绳方法,叫’奇普’。这种方法较之’基普’直接,但更为复杂。”,文章还对这种方法作了描绘:“以绳子为计算单位,上面可根据需要打结,最多打九个,打在两根相邻绳子上的结表示十位数,打在三根绳子上的结表示百位数,以此类推。”打结和解结都有专职人员负责,分布在各个城镇和乡村。
除了结绳外,还有结珠(将涂有颜色的偏圆型贝壳制成的小珠串在绳上)、刻木(在木上刻画花纹等)等方法。
很显然,前文字阶段的方法较为简单,它们对简单表意和记忆有一定效果,但不能表达复杂和抽象意义,与语言单位没有任何联系。
2.2.2文字阶段 经过实物记事后,人类已经开始用图形符号表达意义,这就标志着记事手段的发展真正进入了文字符号的范畴。从现有材料看,文字阶段的发展也经历了较为复杂过程,而且不同民族的文字形态也不尽相同。一般来看,文字的直接源头是记事图画,而真正的最初文字应该是与语言产生对应关联的表意符号。
图画记事 这里的图画是指运用图画类符号表达意义、传递思想的一种形式。与只用于观赏的图画不同,用于达意的图画不求形体的逼真、丰满、美观,只是用线条勾勒对象的特征。不过,这种记事图画并不标志着文字阶段的开始,应该被看作是文字的直接源头。因为这类符号还没有与语言系统中的任何单位产生关联。下面两幅图画被文字学界公认作此类形式的代表:
图5-1本图请参见教材
据说这是一幅北美印第安人一位奥杰布哇(Ojibwa)女人写在赤杨树皮上的情书。图意是:熊部落(左上方的熊图腾)女子在路边小屋(三角形帐篷内的小人,路两边有两个湖,左侧有十字架表示离教堂不远处)等待泥鳅部落(图左下方有泥鳅图腾)的人来相会。
图5-2本图请参见教材
这也是一封奥杰布哇人写的信。居住于苏必略湖畔的人们以渔业为生,但19世纪以来他们的渔业受到较大冲击。1849年,为了保护渔业权,奥杰布哇人给当时的总统递交了这封用图画......余下全文>>
第一节 文字与文字学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第三节 文字的创新与改革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交际、人类社会的维系和发展有了可能,但作为音义符号,语言有明显的局限,就是在时间上稍纵即逝,难以保留传承,在空间上传播距离有限,难以远播,我国清代学者陈澧在《东塾读书记》中对此就作了很精当的分析:“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可见,文字是人类在使用语言相当长久之后,为了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传播得更久更远而发明的符号形式。
2.2文字的发展阶段
据文字学的现有研究表明,现在世界上使用的较为成熟文字形态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的,有一个慢慢演化发展的过程。[1]一般认为文字的演化过程主要有这样两个阶段:
2.2.1前文字阶段 所谓前文字阶段是指为弥补口头语言的局限而采用的非文字符号时期,又称实物记事阶段。据考察,早期人类曾经使用过的非图形表意手段主要为结绳记事法。
结绳作为一种实物记事手段,在我国古籍中就有记载,《易经·系辞》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老子·小国寡民》中说:“小国寡民……使人复结绳而用之。”后世典籍也有描写,唐李鼎祚在《周易集解》中引《九家易》描绘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直至现代,我国的藏族普通牧民也还有使用结绳法记事的。[2]其他民族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据摩洛哥学者乔治·艾弗拉哈在《结绳记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史》中文版,1982年4月)一文记载,“即使到今天,玻利维亚和秘鲁印第安人,还在使用一种直接从’基普’演变而来的结绳方法,叫’奇普’。这种方法较之’基普’直接,但更为复杂。”,文章还对这种方法作了描绘:“以绳子为计算单位,上面可根据需要打结,最多打九个,打在两根相邻绳子上的结表示十位数,打在三根绳子上的结表示百位数,以此类推。”打结和解结都有专职人员负责,分布在各个城镇和乡村。
除了结绳外,还有结珠(将涂有颜色的偏圆型贝壳制成的小珠串在绳上)、刻木(在木上刻画花纹等)等方法。
很显然,前文字阶段的方法较为简单,它们对简单表意和记忆有一定效果,但不能表达复杂和抽象意义,与语言单位没有任何联系。
2.2.2文字阶段 经过实物记事后,人类已经开始用图形符号表达意义,这就标志着记事手段的发展真正进入了文字符号的范畴。从现有材料看,文字阶段的发展也经历了较为复杂过程,而且不同民族的文字形态也不尽相同。一般来看,文字的直接源头是记事图画,而真正的最初文字应该是与语言产生对应关联的表意符号。
图画记事 这里的图画是指运用图画类符号表达意义、传递思想的一种形式。与只用于观赏的图画不同,用于达意的图画不求形体的逼真、丰满、美观,只是用线条勾勒对象的特征。不过,这种记事图画并不标志着文字阶段的开始,应该被看作是文字的直接源头。因为这类符号还没有与语言系统中的任何单位产生关联。下面两幅图画被文字学界公认作此类形式的代表:
图5-1本图请参见教材
据说这是一幅北美印第安人一位奥杰布哇(Ojibwa)女人写在赤杨树皮上的情书。图意是:熊部落(左上方的熊图腾)女子在路边小屋(三角形帐篷内的小人,路两边有两个湖,左侧有十字架表示离教堂不远处)等待泥鳅部落(图左下方有泥鳅图腾)的人来相会。
图5-2本图请参见教材
这也是一封奥杰布哇人写的信。居住于苏必略湖畔的人们以渔业为生,但19世纪以来他们的渔业受到较大冲击。1849年,为了保护渔业权,奥杰布哇人给当时的总统递交了这封用图画......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