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字是一种什么对象,意象在艺术创造中的地位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6 13:07
- 提问者网友:遮云壑
- 2021-05-06 09:30
艺术字是一种什么对象,意象在艺术创造中的地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5-06 10:29
意象这个概念在中华大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们祖先对自然万象审视精神和思维方法的总结,同时它也赋予我国审美、艺术构思和绘画表现的特色。意象,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的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中华美学大辞典》中这样解释道:“意象,美学范畴。⑴指文艺家构思的意趣和物象的契合。梁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⑵指艺术形象。⑶指饶有意味、饱含情思、充满理趣的形象。‘言征实则寡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王氏家藏集》卷二十八《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①而西方人则认为“具象和抽象为两极,意象置于其中。根据物体表象特征减少和主观因素增多的趋势,由两极的具象和抽象确定一个尺度,中间部分就是意象范畴”。②概括来讲,意象是指客观事物反映到画家的主观意识里面,并经过一番处理的影象,是画家主观的意念、情感、创作手法和客观的事物包括一切人景物等形象的统一体,也就是“象”和“意”的融合。这样看来,中国画艺术确实最具“意象”特征。 传统中国画的审美特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意象性”。虽然在传统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写实的表现形式,但终究没有形成主流,意象形态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观念同西洋传统绘画观念本质上的差异。中国画重在表意,强调主体的特征,与西方绘画重在摹仿,强调客体,显然有别。追根求源,我们就不得不从中国先哲的思想谈起,因为中国画的精神、画理、思维方法以至表现手法无不受其影响,它可谓是中国画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根基。自古以来有关的绘画理论虽然说法不同而宗旨都一样,中国画一直是主张意象创作的。 二 在中国先哲的思想中对中国画产生巨大影响的首推道家思想,意象之说中的所谓的“象”就是来自于中国道家的太极思想,中国画的艺术理论正是受到太极阴阳关系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人的主观意识,才产生了中国画对“象”的认识。在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周易》中也强调“圣人立象以尽意”,法家代表著作《韩非子》中云“人稀见生象也,而得生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皆谓之像也”,从中我们已能体会到“意象”指的是人们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意念和想象。到梁刘勰终于首次提出“意象”概念,指明了绘画创作中“物我感应”的关系。而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关于“迁想妙得”的艺术创作主张,可以说是对中国画“意象性”的最贴切的诠释了。“一幅画既然不仅仅描写外形,而且要表现出内在神情,就要靠内心的体会,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对象形象内部去,这就叫‘迁想’;经过一番曲折之后,把握了对象的真正神情,是为‘妙得’。颊上三毛,可以说是‘迁想妙得’了——也就是把客观对象真正特征,把客观对象的内在精神表现出来了。”③这种经过画家主观创造、反映物象内在精神的画面自然是具备意象趣味的。随后南齐谢赫提出了“六法”论几乎涉及了绘画的所有问题,中国画的“意象性”不言而喻。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是把画家胸中意象的产生描绘得精辟而独到。北宋苏东坡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画家旨在以有限的形表达无限的神,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意象妙境。后来倪云林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黄宾虹的“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和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均指此意。④ 三 虽然中国先哲思想的宗旨和对绘画影响的方向性是一致的,但“意象”这一特质在中国画中的不同画种中的反映却是不尽相同的。其中的水墨画本身就是介于似与不似之间,这样的写意性自然就体现了意象趣味,而......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