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爹买官花了一个亿?三国时期1钱值现在多少钱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8 15:58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02-17 19:28
曹操的爹买官花了一个亿?三国时期1钱值现在多少钱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雾月
- 2021-02-17 20:42
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只是偶尔提到与“钱”有关的事,大多是说粮价如何飞涨的,比如一石粟涨到“三十万钱”或“五十万钱”,或者说买一个怎样的官职需要花多少钱,如曹操的父亲曹嵩买了一个太尉,花了“一亿钱”。
皇帝赏赐大臣还经常用“金”,一般是“XX斤金”,“钱”和“金”似乎是当时的主要货币,它们是什么呢?《三国》里几乎没有提到过“银子”,又是为什么呢?
这里的“钱”指的是铜钱,具体来说就是汉朝最重要的货币五铢钱。秦朝之前国家长期分裂,货币也五花八门,秦朝统一后随即着手统一货币,因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使用单一货币才可以将交易成本降至最低。
秦朝规定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即20两;铜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即半两钱。但黄金十分稀少,主要流通货币就以半两钱为主,史书记载“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一两等于24铢,半两钱在重量上名至实归。
汉朝取代了秦朝,一开始币制并未改变,这与汉初确定的“无为而治”思想有关。不仅如此,汉初还允许民间私铸铜钱,本意或许出于活跃经济的想法,但允许私铸势必产生铜钱在轻重、成色方面的混乱,也驱使一些人利用货币政策的漏洞犯法谋利。
汉朝初年出现了所谓“荚钱”,既轻又薄,像榆荚,仅3铢重,但上面仍铸着“半两”的字样,当半两钱用。还有一种“剪边半两”,一些不法商人把秦代半两钱剪下外面的一圈,用7到8个半两钱剪下的“边角废料”又能铸成一枚新的半两钱。
针对币制上的混乱,朝廷立即进行了改革,推出了法定货币五铢钱,并禁止私铸。这种钱由吕后亲自参与设计,标准重量为5铢,为防止剪边,在半两钱方孔圆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圈围边。
私铸虽然不允许,但盗铸仍然盛行,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颁布诏令,盗铸金钱者死罪,严厉打击了盗铸行为。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进行了6次币制改革,才把货币制度最终规范起来,确立了五铢钱的法定货币地位,这种货币不仅在汉代使用,而且被以后历代朝廷所借鉴,成为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形态。
三国时代所使用的“钱”就是这种五铢钱,曹嵩花1亿钱买了个太尉,指的就是1亿枚五铢钱。至于“金”,当时十分稀有,普通人别说揣上几两到处走走,就连见也难得一见,因而其货币流通的功能较低,多以赏赐或储备财富而存在。
汉末的“钱”与现在的人民币如何换算?这可以从购买力的角度去分析。汉桓帝时买1石米大约花50钱,当时的1石是4钧,1钧是30斤,1石就是120斤,这是汉代的“斤”,大约相当于250克,也就是现在的半市斤,推算下来当时的1石相当于现在的30公斤。
也就是说,买1斤米还用不了1“钱”,按照这种购买力来换算,汉末的50钱大约相当于现在1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也就是1“钱”与现在3元人民币相当。
但这是天下还算太平时候的物价,战乱一起,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天灾,粮食价格不断飞涨,《后汉书》、《三国志》多次提到一石米涨到数十万“钱”,涨了上万倍,遇到更加困难的时候就“有价无市”了,有钱也买不来粮食。
如果非用“钱”去买粮食,可以算算是个什么情况:以50万“钱”买一石米计算,1铢约2克,1枚五铢钱约10克,50万“钱”就是500万克,也就是5吨,是粮食自身重量的数百倍!
所以当时出远门,要么有人在路上接应,要么随身携带干粮,再不然就“一路走、一路抢”,这些都比带着“钱”更实用。同样的道理,说曹操设“摸金校尉”盗墓,用盗墓来的财富补充军费也不足信,因为这远远没有搞屯田更实际。
曹操搞屯田为什么有远见?就是因为当时“钱”再多也没用,大家看中的只有粮食,袁术拉拢吕布打刘备,开出的条件不是金钱或财宝,而是粮食10万斛~
皇帝赏赐大臣还经常用“金”,一般是“XX斤金”,“钱”和“金”似乎是当时的主要货币,它们是什么呢?《三国》里几乎没有提到过“银子”,又是为什么呢?
这里的“钱”指的是铜钱,具体来说就是汉朝最重要的货币五铢钱。秦朝之前国家长期分裂,货币也五花八门,秦朝统一后随即着手统一货币,因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使用单一货币才可以将交易成本降至最低。
秦朝规定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即20两;铜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即半两钱。但黄金十分稀少,主要流通货币就以半两钱为主,史书记载“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一两等于24铢,半两钱在重量上名至实归。
汉朝取代了秦朝,一开始币制并未改变,这与汉初确定的“无为而治”思想有关。不仅如此,汉初还允许民间私铸铜钱,本意或许出于活跃经济的想法,但允许私铸势必产生铜钱在轻重、成色方面的混乱,也驱使一些人利用货币政策的漏洞犯法谋利。
汉朝初年出现了所谓“荚钱”,既轻又薄,像榆荚,仅3铢重,但上面仍铸着“半两”的字样,当半两钱用。还有一种“剪边半两”,一些不法商人把秦代半两钱剪下外面的一圈,用7到8个半两钱剪下的“边角废料”又能铸成一枚新的半两钱。
针对币制上的混乱,朝廷立即进行了改革,推出了法定货币五铢钱,并禁止私铸。这种钱由吕后亲自参与设计,标准重量为5铢,为防止剪边,在半两钱方孔圆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圈围边。
私铸虽然不允许,但盗铸仍然盛行,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颁布诏令,盗铸金钱者死罪,严厉打击了盗铸行为。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进行了6次币制改革,才把货币制度最终规范起来,确立了五铢钱的法定货币地位,这种货币不仅在汉代使用,而且被以后历代朝廷所借鉴,成为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形态。
三国时代所使用的“钱”就是这种五铢钱,曹嵩花1亿钱买了个太尉,指的就是1亿枚五铢钱。至于“金”,当时十分稀有,普通人别说揣上几两到处走走,就连见也难得一见,因而其货币流通的功能较低,多以赏赐或储备财富而存在。
汉末的“钱”与现在的人民币如何换算?这可以从购买力的角度去分析。汉桓帝时买1石米大约花50钱,当时的1石是4钧,1钧是30斤,1石就是120斤,这是汉代的“斤”,大约相当于250克,也就是现在的半市斤,推算下来当时的1石相当于现在的30公斤。
也就是说,买1斤米还用不了1“钱”,按照这种购买力来换算,汉末的50钱大约相当于现在1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也就是1“钱”与现在3元人民币相当。
但这是天下还算太平时候的物价,战乱一起,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天灾,粮食价格不断飞涨,《后汉书》、《三国志》多次提到一石米涨到数十万“钱”,涨了上万倍,遇到更加困难的时候就“有价无市”了,有钱也买不来粮食。
如果非用“钱”去买粮食,可以算算是个什么情况:以50万“钱”买一石米计算,1铢约2克,1枚五铢钱约10克,50万“钱”就是500万克,也就是5吨,是粮食自身重量的数百倍!
所以当时出远门,要么有人在路上接应,要么随身携带干粮,再不然就“一路走、一路抢”,这些都比带着“钱”更实用。同样的道理,说曹操设“摸金校尉”盗墓,用盗墓来的财富补充军费也不足信,因为这远远没有搞屯田更实际。
曹操搞屯田为什么有远见?就是因为当时“钱”再多也没用,大家看中的只有粮食,袁术拉拢吕布打刘备,开出的条件不是金钱或财宝,而是粮食10万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2-17 21:15
搜一下:曹操的爹买官花了一个亿?三国时期1钱值现在多少钱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