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睚眦必报典故出处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5 11:05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1-14 11:43
一个关于睚眦必报典故出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拜訪者
- 2021-01-14 12:50
出处:范雎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须贾怀疑他通齐,回国后报告魏相魏齐。范雎含冤被打伤,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当上宰相。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扮作穷人去见他。须贾见状就送他一件绨袍,发现他是秦相时吓得一再谢罪。范雎说对魏齐要睚眦必报。
【典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解释】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出自:《史记》卷79《范雎蔡泽列传》2415页:“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è鄂,窘迫;穷困)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扩展资料:
解释: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后汉书·公孙瓒传》: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宋·苏辙《论吕惠卿》:“盖其凶悍猜忍如蝮蝎;万一复用;睚眦必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滦阳续录一:“此狐快一朝之愤,反以陨身,亦足为睚眦必报者戒也。”
龙生九子,其一子名睚眦,性凶残。睚眦,名。
《列子·汤问·纪昌学射》: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眦,眼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睚眦必报
【典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解释】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出自:《史记》卷79《范雎蔡泽列传》2415页:“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è鄂,窘迫;穷困)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扩展资料:
解释: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后汉书·公孙瓒传》: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宋·苏辙《论吕惠卿》:“盖其凶悍猜忍如蝮蝎;万一复用;睚眦必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滦阳续录一:“此狐快一朝之愤,反以陨身,亦足为睚眦必报者戒也。”
龙生九子,其一子名睚眦,性凶残。睚眦,名。
《列子·汤问·纪昌学射》: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眦,眼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睚眦必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1-14 14:00
睚眦必报
【典故】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中大夫,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才,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范雎恐怕让人知道他是被魏国逐出,所以改名换姓,自称是张禄,向秦昭王建议远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认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范雎留在秦国拜为上卿。
后来,范雎能够时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议的政策,秦王都认为可行,在实施之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范雎为秦国的丞相。
范雎因为在秦国得意,便成为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认为也应该清算旧账;凡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虽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重重酬谢,对于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虽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张目忤视一下,他也不放过,便要实行报复。
【典故】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中大夫,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才,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范雎恐怕让人知道他是被魏国逐出,所以改名换姓,自称是张禄,向秦昭王建议远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认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范雎留在秦国拜为上卿。
后来,范雎能够时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议的政策,秦王都认为可行,在实施之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范雎为秦国的丞相。
范雎因为在秦国得意,便成为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认为也应该清算旧账;凡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虽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重重酬谢,对于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虽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张目忤视一下,他也不放过,便要实行报复。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