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岭郁昭晓,龙宫隐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这首诗的作者是?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7 16:19
- 提问者网友:雾里闻花香
- 2021-04-17 10:19
“鹫岭郁昭晓,龙宫隐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这首诗的作者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过活
- 2021-04-17 11:10
【全诗】
灵隐寺①
[唐]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②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③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④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调。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⑤
待入天中路,看余度石桥。⑥
【注释】
①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在今浙江杭州西灵隐山下,是著名的佛教禅寺。
②鹫岭(jiù),原指印度的灵鹫山,此借指灵隐的飞来峰。相传慧理和尚见到灵隐山时说:“此天竺国灵鹫山之一岭,不知何年飞来?”“飞来峰”之名即由此而来。岧峣(tiáo yáo),形容山高。锁寂寥:门户紧闭,一片寂静空旷。其意谓佛门是清静之地,“寂寥”像被锁住一样,永留寺院。
③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门对”也有作“门听”的。《古今诗话》认为这两句诗是当时在灵隐寺出家为僧的骆宾王代作。韬光庵的知客厅过去曾挂有此联,西湖十八景之一的“韬光观海”名称即由此而来。
④扪(mén):摸,这里是“抓住”的意思。刳(kū):剖开;挖空。
⑤夙(sù)龄:过去的岁月,这里指年轻时。尚:喜爱。遐异:远处奇异的景色。搜对:搜寻到后,可以对景欣赏。涤:清除、去掉。烦嚣:嘈杂扰人,这里喻指尘世的烦恼。
⑥天台:指浙江东部的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素有“佛国仙山”之誉。石桥:即石梁,位于天台山中方广寺前,衔接两山,长约七米,宽不到一尺,有飞爆泻入梁下,十分壮观,“石梁飞爆”为天台八景之一。
【赏析】
这首诗写灵隐寺周围的山水景色,大约是宋之问贬越州时所作。诗的开篇起势突兀,先写飞来峰山势之雄奇高峻,鹫岭即指飞来峰,岧峣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接着写从灵隐寺的楼上纵目远眺,可见海上日出,而寺院的大门又正对钱塘江,可以观赏著名的钱塘大潮,足见灵隐地势之高峻,视野之开阔。这里的写寺已明显超出了灵隐本身的范围,将飞来峰、钱塘江乃至东海都聚纳过来,形成壮阔的诗境。随着广阔的视野,诗人进而驰动丰富的想象,寺中桂子飘香,似乎是月亮中仙桂的香气从天外飘来,这就为前面的写景涂抹上灵异的色彩,灵隐寺的境界也就幻化为超凡脱俗的仙境了。在这神异之境游览,自然也就带有了脱俗的情趣,试看诗人“扪萝”、“刳木”以“登塔”、“取泉”,不已十分逼真仙人的举动了吗?这首将雄阔的景象、神奇的境界与灵异的情趣揉合起来,构成一首独特的山水佳构。诗歌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飞来峰和灵隐寺那充满静穆空灵色彩的景观。山与寺相映生辉,美丽的传说、神奇的向往,使得诗歌意境悠远。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极为开阔壮丽,气势雄伟,对仗工稳,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不过,诗一出名,各种各样的传说也就纷至沓来。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宋之问贬还,道出钱塘,游灵隐寺,夜月,行吟长廊下,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未得下联。有老僧燃灯坐禅,问曰:‘少年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欲题此寺,而思不属。’僧笑曰:‘何不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云薄霜初下,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寺,看余渡石桥。’僧一联,篇中警策也。迟明访之,已不见。老僧即骆宾王也。”这就把这两句的版权交给骆宾王了。
【作者简介】
宋之问(656-713),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武后时任尚方监丞,后因谄附张易之被贬泷州参军,不久逃归。中宗时入选修文馆学士,后又被贬越州、钦州,最终被赐死。宋之问的诗与沈佺期齐名,世称“沈宋体”,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灵隐寺①
[唐]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②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③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④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调。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⑤
待入天中路,看余度石桥。⑥
【注释】
①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在今浙江杭州西灵隐山下,是著名的佛教禅寺。
②鹫岭(jiù),原指印度的灵鹫山,此借指灵隐的飞来峰。相传慧理和尚见到灵隐山时说:“此天竺国灵鹫山之一岭,不知何年飞来?”“飞来峰”之名即由此而来。岧峣(tiáo yáo),形容山高。锁寂寥:门户紧闭,一片寂静空旷。其意谓佛门是清静之地,“寂寥”像被锁住一样,永留寺院。
③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门对”也有作“门听”的。《古今诗话》认为这两句诗是当时在灵隐寺出家为僧的骆宾王代作。韬光庵的知客厅过去曾挂有此联,西湖十八景之一的“韬光观海”名称即由此而来。
④扪(mén):摸,这里是“抓住”的意思。刳(kū):剖开;挖空。
⑤夙(sù)龄:过去的岁月,这里指年轻时。尚:喜爱。遐异:远处奇异的景色。搜对:搜寻到后,可以对景欣赏。涤:清除、去掉。烦嚣:嘈杂扰人,这里喻指尘世的烦恼。
⑥天台:指浙江东部的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素有“佛国仙山”之誉。石桥:即石梁,位于天台山中方广寺前,衔接两山,长约七米,宽不到一尺,有飞爆泻入梁下,十分壮观,“石梁飞爆”为天台八景之一。
【赏析】
这首诗写灵隐寺周围的山水景色,大约是宋之问贬越州时所作。诗的开篇起势突兀,先写飞来峰山势之雄奇高峻,鹫岭即指飞来峰,岧峣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接着写从灵隐寺的楼上纵目远眺,可见海上日出,而寺院的大门又正对钱塘江,可以观赏著名的钱塘大潮,足见灵隐地势之高峻,视野之开阔。这里的写寺已明显超出了灵隐本身的范围,将飞来峰、钱塘江乃至东海都聚纳过来,形成壮阔的诗境。随着广阔的视野,诗人进而驰动丰富的想象,寺中桂子飘香,似乎是月亮中仙桂的香气从天外飘来,这就为前面的写景涂抹上灵异的色彩,灵隐寺的境界也就幻化为超凡脱俗的仙境了。在这神异之境游览,自然也就带有了脱俗的情趣,试看诗人“扪萝”、“刳木”以“登塔”、“取泉”,不已十分逼真仙人的举动了吗?这首将雄阔的景象、神奇的境界与灵异的情趣揉合起来,构成一首独特的山水佳构。诗歌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飞来峰和灵隐寺那充满静穆空灵色彩的景观。山与寺相映生辉,美丽的传说、神奇的向往,使得诗歌意境悠远。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极为开阔壮丽,气势雄伟,对仗工稳,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不过,诗一出名,各种各样的传说也就纷至沓来。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宋之问贬还,道出钱塘,游灵隐寺,夜月,行吟长廊下,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未得下联。有老僧燃灯坐禅,问曰:‘少年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欲题此寺,而思不属。’僧笑曰:‘何不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云薄霜初下,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寺,看余渡石桥。’僧一联,篇中警策也。迟明访之,已不见。老僧即骆宾王也。”这就把这两句的版权交给骆宾王了。
【作者简介】
宋之问(656-713),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武后时任尚方监丞,后因谄附张易之被贬泷州参军,不久逃归。中宗时入选修文馆学士,后又被贬越州、钦州,最终被赐死。宋之问的诗与沈佺期齐名,世称“沈宋体”,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4-17 14:11
宋之问
- 2楼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4-17 12:49
诗词名:灵隐寺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
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