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订婚宴流程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5 06:19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03-04 14:22
古风语c,订婚宴的大概流程和司仪的台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3-04 15:48
我国古代的婚姻礼仪,有“六礼”之规。“六礼”指的是什么呢?六礼即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通俗讲就是分别指求婚、合八字、定婚、送聘金聘礼、择定婚期、迎娶。这六礼定下了婚姻的基本程序,虽然,经过时间的推移,有了一些改变,但仍为历代遵行。 清末民初,一般人家陪嫁被絮、对枕、衣着、橱柜、箱凳、梳妆台、桌椅、脚盆、马桶、蚊帐等物。无论贫富,嫁妆中必有马桶一只,内装红枣、花生、桂圆、桔子之类,又称“子孙桶”,以兆出嫁女“早生贵子”。现代厦门居民的婚俗,在农村地区依然沿袭了一部分改头换面后的旧时习俗。“送嫁妆”是婚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十分隆重。女家在嫁女前夕或数日,将陪嫁物品送至男家。婚期前夜或当日清晨,男女双方要举行“上头”的成人礼。在将结婚之时,将儿女的头发梳理为成年人的发式,称为“上头”。新娘在“上头”之前,还须请“好命人”来“挽面”,即用纱线绞去脸上的汗毛。这种现象在厦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存在。 旧时习俗,“迎娶”是婚事中的高潮,最为热闹。结婚之日,男家张灯结彩、户内外贴喜联、窗贴喜字和吉祥图案,门口张贴大红双喜字。迎娶新人的花轿队伍阵容庞大,还有媒人、吹鼓手等,一路燃放鞭炮。到新娘家后,媒人要敲门三次,送开门人红包三次才开门迎客,俗称“打门娶新娘”。现代迎娶花轿换为小汽车,但敲门三次拿红包后才开门的习俗城乡多有沿袭。 旧习俗中的拜堂仪式,即拜“天地、高堂”及“夫妻对拜”的习俗在现代婚礼中依然存在,只是跪拜改成鞠躬了。“闹洞房”又称“耍新娘”,旧时民俗认为新婚“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以此增添喜庆气氛,又有为新人驱邪避凶,使新人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之意。但有时会过于粗俗野蛮。现在闹洞房的形式文明了许多。 婚后第二天,新娘早起向公婆请安“拜茶”。第三天的回娘家“做客”,及当晚回男家,娘家送童子鸡(寓意传宗接代)连头带尾的甘蔗(寓意从头甜到尾)等吉利果品,婚礼至此结束。厦门有些家庭还有这种习俗。 总之,有些传统婚俗在现代婚礼中依然保留着,只是换了一种新的形式、内容。在一些比较偏远的乡村,传统婚俗则保留得比较完整。
1. 祭祖 男方在出发前,首先祭祖,然后上香祭告列祖列宗,请祖先保佑这段姻缘美满幸福。
2.出发 男方赴女方家的人数应成双数,由男方家之年长亲朋担任,而礼车数一般为六辆车。
3.纳采 男方纳聘车队到达女方家约100米时,男方须燃放鞭炮,女方也应燃引炮相迎,并由女方兄弟一人替新郎开门,再端洗脸水让新郎洗手、擦手,新郎应回以红包答谢。贡礼官将聘礼交予新娘父兄。
4.奉甜茶 准新娘在媒人的陪同下,捧甜茶献请前来纳聘的男方亲友。
5.压茶瓯 甜茶饮毕,准新娘再捧出茶盘收杯子,此时男方来客应将红包与茶杯同置于茶盘上,即俗称“压茶瓯”。
6.踩圆凳 准新娘由好福气妇人牵出,坐於大厅中一高脚椅上,脚踩一小圆凳,面朝门口,若是招赘,则面朝内。
7.戴戒指 由新郎取出系有红线的金戒、银戒套在新娘右手中指上,表示永结同心。婆婆亦在
此时为新娘戴上项链、耳环之类的见面礼。
8.燃炮 订婚礼进行至此,可谓大功告成,此时女方应燃鞭炮道贺。
9.订婚喜宴 女方家设宴款待男方来客及媒人,宴毕男方应送红包“压桌”给女方。
10.回礼宴毕,男方应尽速离去,不宜久留。同时,男方回家时,绝不可互道再见。
2. ...
3.
4. 中式婚礼一定要知道的婚嫁六礼
旧时结婚仪礼,从古代“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演变而来。
提亲
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人撮合,认为门当户对,互换“庚贴”(年龄、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如三日内家中无碗盏敲碎、饭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则请算命者“排八字”,
定亲
定亲前议亲,议亲始议“小礼”,在买卖婚姻年代均讨价还价。一般“四洋红”或“六洋红”(绸缎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两只、金耳环一副;聘礼,小礼三十六,中礼六十四,大礼一百廿(银圆);食品,个数“六十四”,即包头64对、油包64只、麻饼64只等,尚有老酒2担至8担不等,故生囡有“老酒甏”之称。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礼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定亲凭证,男方送“过书”,俗称“红绿书纸”(纸张两层外红内绿),女方送“回贴”认可,俗称“文定”。故旧时夫妻吵嘴,妻子常说我是有“红绿书纸”的,以此抑制丈夫。继“文定”后择吉迎娶,由择日店拣“好日”的日子。亲友送礼,婚礼多是现金,或喜幛、喜轴,并书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送嫁礼多为绣花或绸缎被面、被头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早生贵子”意。
旧时有媒人首次进门不能喝茶的习俗,谓“媒不饮茶”,说喝了茶要冲淡婚事。又称媒人为“媒百橱”,媒成能吃上“百餐”,要酬以“谢媒酒”,但婚后如夫妻不和或婆媳不睦,媒人有调解责任。
成亲
请吃酒 迎亲日子叫“好日”。俗谚“请吃酒,挜拜生”,好日前新郎拿着红纸“知单”请长辈亲友吃喜酒(好日酒),长辈要在自己姓名下写上个“知”字。好日前有待郎、待嫁习俗,双方父母亲请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莲子,讨“五子登科”彩头。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轿前担”,一般为鹅2只、肉l方、鱼2尾等。
看嫁资 男方去女方搬嫁资(嫁妆),女方置嫁资于厅堂,让人观看,称“看嫁资”。器物披挂红色彩线,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数枚银元,俗称“压箱钱”。嫁资搬到男方,亦陈列于厅堂供人观看,亦叫“看嫁资”。由阿婆取女方钥匙包,取钥开箱,俗称“掏箱”。
安床伴郎 迎亲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福”妇女,取24双筷子系扎红线,安放新郎席子下,称“安床”。婚前一至三天夜里,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小儇(男孩)伴新郎同睡,睡于床的里边,称“伴郎”。晚上要给这个小儇吃包子、花生、鸡蛋,寓“包生儿子”意,待“好日”那天早晨离开时,要给红包,俗称“挈出尿瓶”。
享先 好日先一二天,男家向贳器店贳得花轿和婚礼器物,挂灯结彩,以上等筵席款待贺客,称“细便饭”。好日五更时辰,男家以全副猪羊或五牲福礼及果品,在厅堂供祭“天地君亲师”,俗称“享先”。早餐兴吃“享先汤果”。
坐花轿 宁波闺女出嫁均坐花轿。传说南宋小康王(高宗)逃难至明州,金兵追急,赖一女子相救得脱,后找恩女不得,诏明州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銮驾待遇,凤冠霞披,并坐花轿。花轿,俗称“大红花轿”,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20年代宁波美球针织厂赵姓厂主的儿子成亲,特约贳器店制作一顶上等花轿,精工细镂吉庆故事人物300余个,名“美球轿”,贳器店化本钱5000元,赵家首次贳用付费500元。这顶八人抬花轿,抬轿者穿一色特制的缎子马褂,炫耀一时。坐花轿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故夫妻吵嘴,妻子带在嘴边一句话:我是大红花轿抬进门的,又不是走上门的,以此来炫耀高贵。迎亲日,花轿出门,以净茶、四色糕点供“轿神”。放铳、放炮仗,大红灯笼开路,沿途吹吹打打。新郎不到岳父家迎亲,以喜娘(送娘)为使者,持名贴前往。
开面 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纱线为新娘家绞去脸上汗毛,俗称“开面”(含有现在美容意),客人兴吃“开面汤果”。花轿临门,女家放炮仗迎轿,旋即虚掩大门“拦轿门”,待塞入红包后始开。花轿停放须轿门朝外,女家有人燃着红烛、持着镜子,向轿内照一下,谓驱逐匿藏轿内的冤鬼,称“搜轿”。女家中午为正席酒,俗称“开面酒”,亦叫“起嫁酒”。
上轿 新娘上轿前,经男方喜娘三次催妆,佯作不愿出嫁,懒于梳妆(当然也有封建婚姻确实不愿者),而后坐娘腿上,娘为女儿喂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较异习俗有三:其一,“哭上轿”。女儿上轿,母亲哭送,哭词多为祝颂、叮嘱话,有:“囡啊囡,侬抬得去呵,烘烘响啊!侬独自去呵,领一潮来啊! ”“侬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饭吃”等,新娘动了感情含泪惜别。其二,“抱上轿”。新娘由兄长抱上轿,进轿坐定后,臀部不可随便移动,寓平安稳当意。其三,“倒火熜灰”。新娘座下放一只焚着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轿的后轿杠上搁系一条席子,俗称“轿内火熜,轿后席子”。起轿时,女家放炮仗,并用茶叶、米粒撒轿顶。新娘兄弟随轿行,谓之“送轿”。城区抬花轿要绕至千岁坊或三法卿(地名)等处,
5.
1. 祭祖 男方在出发前,首先祭祖,然后上香祭告列祖列宗,请祖先保佑这段姻缘美满幸福。
2.出发 男方赴女方家的人数应成双数,由男方家之年长亲朋担任,而礼车数一般为六辆车。
3.纳采 男方纳聘车队到达女方家约100米时,男方须燃放鞭炮,女方也应燃引炮相迎,并由女方兄弟一人替新郎开门,再端洗脸水让新郎洗手、擦手,新郎应回以红包答谢。贡礼官将聘礼交予新娘父兄。
4.奉甜茶 准新娘在媒人的陪同下,捧甜茶献请前来纳聘的男方亲友。
5.压茶瓯 甜茶饮毕,准新娘再捧出茶盘收杯子,此时男方来客应将红包与茶杯同置于茶盘上,即俗称“压茶瓯”。
6.踩圆凳 准新娘由好福气妇人牵出,坐於大厅中一高脚椅上,脚踩一小圆凳,面朝门口,若是招赘,则面朝内。
7.戴戒指 由新郎取出系有红线的金戒、银戒套在新娘右手中指上,表示永结同心。婆婆亦在
此时为新娘戴上项链、耳环之类的见面礼。
8.燃炮 订婚礼进行至此,可谓大功告成,此时女方应燃鞭炮道贺。
9.订婚喜宴 女方家设宴款待男方来客及媒人,宴毕男方应送红包“压桌”给女方。
10.回礼宴毕,男方应尽速离去,不宜久留。同时,男方回家时,绝不可互道再见。
2. ...
3.
4. 中式婚礼一定要知道的婚嫁六礼
旧时结婚仪礼,从古代“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演变而来。
提亲
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人撮合,认为门当户对,互换“庚贴”(年龄、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如三日内家中无碗盏敲碎、饭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则请算命者“排八字”,
定亲
定亲前议亲,议亲始议“小礼”,在买卖婚姻年代均讨价还价。一般“四洋红”或“六洋红”(绸缎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两只、金耳环一副;聘礼,小礼三十六,中礼六十四,大礼一百廿(银圆);食品,个数“六十四”,即包头64对、油包64只、麻饼64只等,尚有老酒2担至8担不等,故生囡有“老酒甏”之称。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礼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定亲凭证,男方送“过书”,俗称“红绿书纸”(纸张两层外红内绿),女方送“回贴”认可,俗称“文定”。故旧时夫妻吵嘴,妻子常说我是有“红绿书纸”的,以此抑制丈夫。继“文定”后择吉迎娶,由择日店拣“好日”的日子。亲友送礼,婚礼多是现金,或喜幛、喜轴,并书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送嫁礼多为绣花或绸缎被面、被头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早生贵子”意。
旧时有媒人首次进门不能喝茶的习俗,谓“媒不饮茶”,说喝了茶要冲淡婚事。又称媒人为“媒百橱”,媒成能吃上“百餐”,要酬以“谢媒酒”,但婚后如夫妻不和或婆媳不睦,媒人有调解责任。
成亲
请吃酒 迎亲日子叫“好日”。俗谚“请吃酒,挜拜生”,好日前新郎拿着红纸“知单”请长辈亲友吃喜酒(好日酒),长辈要在自己姓名下写上个“知”字。好日前有待郎、待嫁习俗,双方父母亲请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莲子,讨“五子登科”彩头。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轿前担”,一般为鹅2只、肉l方、鱼2尾等。
看嫁资 男方去女方搬嫁资(嫁妆),女方置嫁资于厅堂,让人观看,称“看嫁资”。器物披挂红色彩线,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数枚银元,俗称“压箱钱”。嫁资搬到男方,亦陈列于厅堂供人观看,亦叫“看嫁资”。由阿婆取女方钥匙包,取钥开箱,俗称“掏箱”。
安床伴郎 迎亲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福”妇女,取24双筷子系扎红线,安放新郎席子下,称“安床”。婚前一至三天夜里,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小儇(男孩)伴新郎同睡,睡于床的里边,称“伴郎”。晚上要给这个小儇吃包子、花生、鸡蛋,寓“包生儿子”意,待“好日”那天早晨离开时,要给红包,俗称“挈出尿瓶”。
享先 好日先一二天,男家向贳器店贳得花轿和婚礼器物,挂灯结彩,以上等筵席款待贺客,称“细便饭”。好日五更时辰,男家以全副猪羊或五牲福礼及果品,在厅堂供祭“天地君亲师”,俗称“享先”。早餐兴吃“享先汤果”。
坐花轿 宁波闺女出嫁均坐花轿。传说南宋小康王(高宗)逃难至明州,金兵追急,赖一女子相救得脱,后找恩女不得,诏明州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銮驾待遇,凤冠霞披,并坐花轿。花轿,俗称“大红花轿”,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20年代宁波美球针织厂赵姓厂主的儿子成亲,特约贳器店制作一顶上等花轿,精工细镂吉庆故事人物300余个,名“美球轿”,贳器店化本钱5000元,赵家首次贳用付费500元。这顶八人抬花轿,抬轿者穿一色特制的缎子马褂,炫耀一时。坐花轿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故夫妻吵嘴,妻子带在嘴边一句话:我是大红花轿抬进门的,又不是走上门的,以此来炫耀高贵。迎亲日,花轿出门,以净茶、四色糕点供“轿神”。放铳、放炮仗,大红灯笼开路,沿途吹吹打打。新郎不到岳父家迎亲,以喜娘(送娘)为使者,持名贴前往。
开面 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纱线为新娘家绞去脸上汗毛,俗称“开面”(含有现在美容意),客人兴吃“开面汤果”。花轿临门,女家放炮仗迎轿,旋即虚掩大门“拦轿门”,待塞入红包后始开。花轿停放须轿门朝外,女家有人燃着红烛、持着镜子,向轿内照一下,谓驱逐匿藏轿内的冤鬼,称“搜轿”。女家中午为正席酒,俗称“开面酒”,亦叫“起嫁酒”。
上轿 新娘上轿前,经男方喜娘三次催妆,佯作不愿出嫁,懒于梳妆(当然也有封建婚姻确实不愿者),而后坐娘腿上,娘为女儿喂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较异习俗有三:其一,“哭上轿”。女儿上轿,母亲哭送,哭词多为祝颂、叮嘱话,有:“囡啊囡,侬抬得去呵,烘烘响啊!侬独自去呵,领一潮来啊! ”“侬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饭吃”等,新娘动了感情含泪惜别。其二,“抱上轿”。新娘由兄长抱上轿,进轿坐定后,臀部不可随便移动,寓平安稳当意。其三,“倒火熜灰”。新娘座下放一只焚着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轿的后轿杠上搁系一条席子,俗称“轿内火熜,轿后席子”。起轿时,女家放炮仗,并用茶叶、米粒撒轿顶。新娘兄弟随轿行,谓之“送轿”。城区抬花轿要绕至千岁坊或三法卿(地名)等处,
5.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