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什么奇特的鱼?
- 提问者网友:活着好累
- 2021-05-19 05:17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5-19 06:55
巴西吸血鬼鱼发现地点:缅甸
吸血鬼鱼学名为“Danionella dracula”。图中这条吸血鬼鱼长约17毫米,长像很丑陋恐怖,几乎通体透明,而且长有锋利的獠牙,象传
说中吸血鬼一样。“吸血鬼鱼”是在2007年4月发现的,但直到最近才被正式命名为一个新鱼种。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学家拉尔夫-布里茨博士称这条
通体透明的小鱼“非比寻常”。他说:“这条鱼是近10多年来发现的最令人惊奇的脊椎动物,这种鱼的牙齿是最令人兴奋的地方,因为鲤科的其他3700多个成
员都没有牙齿,它们的牙齿早在5千万年前就消失了。吸血鬼鱼的牙齿是从颌骨长出来的,不是不断进化的颌牙。”
- 1楼网友:掌灯师
- 2021-05-19 12:07
- 2楼网友:逐風
- 2021-05-19 11:14
很多呀,一时找不全。
看看这里
http://www.cqfishing.net/redirect.php?fid=43&tid=7199&goto=nextnewset
- 3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5-19 10:04
无眼鱼:全身裸露无鳞,肉红色,长长的触须,形体纤细优美;但没有眼睛,靠着敏锐的嗅觉和长长触须感知外界,这种“怪鱼”来自重庆市武隆县的一个地下溶洞里。这种鱼有三大怪相:一是没有眼睛;二是身体透明;三是无鳞。专家们认为,在黑暗的溶洞里,鱼的视觉功能逐步退化;随之而来的演变是,靠触须感知水流,触须不断长长。该鱼是鲤科,条鳅亚科的一新属种,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武隆丽条鳅。牛角箱鲀:因其眼睛上方一对突出的角酷似牛角,故名牛角箱鲀。其牛角长度与身体的比例随着年龄的生长逐渐缩小。牛角箱鲀一般单独的生活在浊度较低的珊瑚礁区域,体长可达20英寸。其皮肤有毒,当受到威胁时或死亡后会向缸内释放毒素,对其它动物造成威胁,甚至包括同种动物。杂食性,吃食缓慢。在大型展缸中可用来刮取岩石上的藻。当它想要吃食时会浮到水面并向缸外吹水。为了得到人们注意,它也会用嘴巴喷水,或用胸鳍拍打水面。
海马:头部弯曲,与身体的夹角将近直角,看起来像马的造型,因此而得名。海马是一种奇异的小型海栖鱼类,身长5~30cm,海马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沿岸的浅水海域里。海马的尾卷附在海藻上,大多过着固定的生活。游泳时直立身体,摆动背鳍和腹鳍前进,春天,雌海马在雄海马的育儿囊里产卵,经过50~60天,幼鱼会从育儿囊里孵出。
玻甲鱼:也是一种罕见的小型鱼类,细长而扁平的身体,一部分被包围在像小刀一样薄的骨质铠中。平 时游泳尾部向上,作垂直的游泳,有时也能作颠倒的垂直游泳,它的游泳独具特色。
亲吻鱼:这种鱼又叫亲嘴鱼、吻鱼、桃花鱼、吻嘴鱼、香吻鱼、接吻斗鱼等,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吻鲈科、钉嘴鱼属。体长一般为20~30厘米。身体呈长圆形。身体的颜色主要呈肉白色,形如鸭蛋。人工饲养时也有青灰色的,为罕见品种。接吻鱼最使人感兴趣是在两条鱼彼此相遇时,便两嘴相对,互相作接吻姿态,故而得名。接吻鱼接吻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次数相当频繁,这在鱼类世界中也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但是接吻不分同性和异性,幼鱼或成鱼,说明接吻鱼的接吻动作不是雄接吻鱼与雌接吻鱼的示爱行为。可能是相互间较量、威胁、打架或交流的一种方式。
- 4楼网友:荒野風
- 2021-05-19 09:23
每种鱼不是就很奇特么,只不过有很多鱼你见的次数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是不
- 5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5-19 08:12
2、卡拉西方细盲蛇
卡拉西方细盲蛇
卡拉西方细盲蛇发现地点:巴巴多斯岛 卡拉西方细盲蛇应该是世界上最细小的蛇,只有10厘米长,细得有如意大利面条一样,小到足够蜷缩在一枚硬币或钟表之上。在目前的纪录中,成年卡拉细盲蛇的体长最长也只有10.4厘米。上方显示了一条卡拉细盲蛇与一枚直径长24.26毫米的25美分硬币并列的情况,可以作为此蛇体型的比例参照。卡拉细盲蛇以白蚁及蚁卵为主要食粮。这类细盲蛇的雌蛇每次只能产出一枚较大的蛇卵;初生幼蛇的体型,已足有母蛇的一半体积。卡拉细盲蛇似乎惯性以森林地带为栖息对象,但现在巴巴多斯岛上的森林已所余无几,这对卡拉细盲蛇可能是一个威胁。基于暂时所知的少量卡拉细盲蛇只集中分布于巴巴多斯岛的东部,因此其未来的生存空间是一个相当值得顾虑的生态问题。
3、**躄鱼
、**躄鱼**躄鱼发现地点:印度尼西亚 **躄鱼学名为“Histiophryne psychedelica”。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善于隐藏,还可以通过喷射推动力来逃避危险。**躄鱼的皮肤呈胶状,显现肥胖、肉质厚而松软,它的皮肤上覆盖着白色条纹,这些白色条纹是从眼睛呈放射状向身体蔓延。这种白色素可以使它的皮肤色彩更加绚烂多彩,更便于混入海底五颜六色有毒的珊瑚丛中寻求庇护。**躄鱼在其面部的外轮廓可能有一种感官结构,就如同猫胡须一样具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这种鱼通过面部外轮廓感官结构能够感触到一些海底洞穴内部石壁的状况,便于在珊瑚礁之间狭小的空间进行探索。这种鱼的下颚长着2-4排不对称的小牙齿,可用于咀嚼更小的鱼类,虾以及其他海洋生物。
4、粉红色的千足虫
粉红色的千足虫发现地点:泰国
这种千足虫看起来颜色鲜艳,呈粉红色。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能够渗出一种氰化氢物质,闻起来就好象杏
粉红色的千足虫仁所散发出来的气味,用于驱赶掠食者。千足虫是泰国较常见的虫类,对保持土壤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新发现的千足虫体形与蜈蚣相似,但体色不是通常的黑色或棕色,而是全身呈现鲜艳的粉红色,因此被命名为“粉红色千足虫”。据介绍,这种千足虫生命周期为5年,有88条腿,身长约7厘米,能从腺体中分泌出毒素。它是田鼠和松鼠喜爱的食物,对于保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为了防止滥捕,泰国科学家决定不公布发现的具体地点。
5、象鼩 象鼩
象鼩发现地点:坦桑尼亚
象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鼩类。最新发现的象鼩重约700克,和大个野兔差不多大小。象鼩因为身体外型保持了2300万年都没有发生变化,因而被称为“活化石”。而这种动物被发现也属偶然,一群探险人员前往坦桑尼亚原本打算拍摄森林羚羊,没料到这些小动物无意中闯入了镜头,在相机里面留下了模糊的身影。2006年一支探险队前往当地进行考察,并成功地捕获了5只巨型象鼩,不幸的是其中的一只已经被鸟吃掉了一半。科学家们估计,目前世界上大约生活着1.5万至2.4万只巨型象鼩,它们的主要食物是昆虫,生活范围应该是地处高纬度的森林地带。象鼩的进食方式与食蚁兽相似,都是用舌头将昆虫卷入口中。此外,它们一般在地面下筑巢,白天出来觅食。
6、食肉鼻涕虫
食肉鼻涕虫发现地点:威尔士
食肉鼻涕虫 这种食肉鼻涕虫早在2006年就发现于威尔士郊外的一个神秘花园中。它们居住于地下,以蚯蚓或其他鼻涕虫为食。鼻涕虫是由蜗牛转变而来的,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同体受精繁殖,产卵量约400多粒。食肉鼻涕虫的壳退化为一石灰质的薄板,位于身体前端背部,被外套膜包裹而成内壳。这种虫的身体经常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的痕迹。食肉鼻涕虫生活在阴暗、潮湿处,白昼潜伏,夜晚和雨天外出活动。它们在高湿和高温的季节最为活跃,喜食植物,是农业的主要害虫之一。
7、果蝠 果蝠 果蝠发现地点:菲律宾 这只果蝠金发碧眼,脸上间断长有灰白色条纹,看起来更像是一只狐狸,因此它也被称为狐蝠或“民都洛岛条纹脸果蝠”。狐蝠类最有名的是果狐,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到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热带岛屿上,也是蝙蝠中最大的种类。这种蝙蝠广泛分布在非洲到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一带。有些种类喜好独居,有些则集群居住。大多数果蝠栖息在树林里的开阔地,但有些也栖息于山洞、岩石或者建筑物中。
8、褐色绵鳚褐色绵鳚发现地点:南极洲绵鳚发现于南极洲附近印度洋中4.5公里深的深海中,体长约为41厘米。这种鱼的身体像果冻一样松软。绵鳚为近海底层鱼类,通常栖息于水深40至60米的海区,大多匍匐海底,不远距离洄游。这种鱼类一般不结成大群,每年夏末秋初性成熟,生殖期为2个月左右。仔鱼产出时与成鱼同形,全长约为40毫米。仔鱼离母体后即营底栖生活。幼鱼主要摄食甲壳类,成鱼除食甲壳类外还吃头足类、鱼卵和小鱼等。 9、管眼鱼管眼鱼发现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发现时间:1939年管眼鱼学名为“大鳍后肛鱼”(Macropinna microstoma),最早发现于70年前。图中这条管眼鱼长约15厘米。直到最近,科学家们才发现管眼鱼拥有一个精致、透明、充满液体的圆形头部,好象飞机驾驶座舱一样。由于眼睛呈管状,此前科学家认为这种鱼的视力相对狭隘。但最新研究发现,这种鱼的视力并不受到局限。管眼鱼这种特殊的眼睛结构非常有利于收集光线,适应于太阳光无法射入的漆黑深海环境。它们使用自己超敏感的管状眼睛搜寻模糊轮廓的猎物。科学家曾认为这种眼睛结构是固定向上凝视的,然而这样它们将错过正面迎来的猎物,因为用它们小而尖的嘴很难捕捉到猎物。管眼鱼体长只有几英寸,它的食物来源可能主要是小鱼和水母。它眼睛中的绿色素能过滤射入水面的太阳光,帮助它能够探测到深海中发冷光的水母,或者直接位于其头部以上位置的猎物。当它们发现猎物之后,管眼鱼将向上旋转它们的眼睛,并朝向猎物游去进入猎食状态。 10、无肺青蛙 无肺青蛙.发现地点:婆罗洲.发现时间:1978年加都巴蟾(Barbourula kalimantanensis)是世界上唯一的无肺青蛙种属。科学家在30年前第一次发现这种青蛙,由于它十分稀少,科学家们仅将它作为动物标本进行收藏,并未对它进行解剖。无肺青蛙体长不超过2英寸,它是一种行踪难测、数量稀少的青蛙。它主要生活在印尼婆罗洲加里曼丹雨林地区的寒冷急流河域,它的皮肤十分光滑,令人惊讶的是它们竟能够生活在如此急流的水域之中。体内没有肺使青蛙的身体变得扁平,这将增加它皮肤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它们吸收氧气。研究人员推测这种青蛙体内没有肺,可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寒冷、急流的河水,在这样的水域中富含大量的氧气。同时,这种青蛙不会漂浮在水面上,相反会沉入水中,体内没有肺能够更好地沉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