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杂文选刊》复制一段文字,关乎金大侠的对联。
我见金大侠创“降龙十八掌”,取于《易经》“乾坤”二卦,应是深谐藏拙之道或淡于世俗者,可于此见则不然矣。
金庸先生2003年11月23日上午,带着三个研究生,光临浙江嘉兴金庸图书馆,题写了匾牌“嘉兴学院金庸研究所”。学院拟好一副门联,敬请书字。金庸弃而不用,自撰一联书之(事见嘉兴《秀州书局简讯·一六九期》。)联云:
嘉德育英九十载(平仄仄平仄仄仄)兴学培才二万人(平仄平平仄仄平)七字联内竟有五字平仄对不起。退一步,一三五不论吧,仍有三字关键处对不起。词义方面,“培才”就是“育英”,意思雷同,正如“开饭”之与“用餐”,岂能成对?硬把复词结构“培育英才”掰成两块作对,腹笥也太贫俭了吧?
对联挂在门口,鼓舞莘莘学子,自宜面向未来,拓开意境,阐明道理。金庸却写成了总结报告:九十年内毕业学生二万。既无可供涵泳的意境,亦无能给咀嚼的道理,太浅白,太枯燥,一副拙联。嘉兴我去过,知晓那里原是人文荟萃之乡,历史文化根深源远,慧心亮眼之人甚多,能诗擅文之客不少。如此言尽意穷刻板寡趣之联,挂在堂堂学府门口,不怕招来嗤笑?何况院方拟有对联,金庸来者是客,也该尊重主人,恭谨书字才是。再说,从命书写,正好藏拙,顺着梯子下楼,哪点不好。他偏要去逞能,在他擅场的武侠小说领地外,乱出笨招,争当箭靶。就假设他藏了拙联,仍然藏不住拙字。他的墨宝鄙人也拜读过,实在不敢恭维。旧社会的官僚都能写几笔字,然敢于书联写匾者不多。多的是请书法家代笔,尚知有所敬畏,不像今之官人和名人那样胆大,总想张扬自我(之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各位畅言。
可就联而言,可就金大侠其人而言,亦可就《易经》而言!
楼主执着了。。。
对联不甚工整,也无大错。
至于金庸的字,感觉属于自成一体,硬朗、刚毅,用笔还是很潇洒的。你可以看他用硬笔写的字。不过个人也觉得他的字不适合用毛笔写。楼主说的献丑,那是严重了。
人无完人,要说金庸的不是。。。不管真假那多了去了。。。但其成就还是明摆的,百年之后人们只会怀念其武侠小说的成就,相信谁也不会去嘲笑这联对的一点也不工整。
《周易》之道者,玄也。昔日伏羲以八卦出易,后经周文王衍其,终成之。其包罗万象,古人著述皆以《周易》玄虚惑人,不例金庸。吾师曾贬金庸,以其幌“周易”弄玄虚,吾虽不以为然,而熟虑之,觉其非无理也,《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皆以其弄人。其之非明也,尔曹观之,甚觉之奥义无穷,其果明义耶?乃吾等不明其也!
无聊,无稽之谈。
个毛皮孩就学人家谈金先生。你的对联也不见得写的怎么样,前日记得在一个对联上:
上联:分阴阳,循八卦,道生一二三而生万物。观日月,叹星辰。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乃五行六道天地之隐也。
你自己对的是:
隔南北,顺秦淮,景变春夏秋尽收四时。临山川,屐江河,有深有浅有高有低有险有奇,非三言二语一口可道尽。
字数都不对上,更不用说什么其他的了。并且还说别人对的对子是原对:“悟生死,渡一切,佛觉天地人而觉宇宙。求灭度,忘红尘。亦空亦色亦无亦有亦因亦果,为三界万相古今之理也。”
你说你无知吗???
人本来就有很多不足,如李白,他的诗古今有多少人能追上?但是他不会写不好文。有什么希奇的嘛?
人并不是都能称霸每个领域的,人能力是有互补的,有强的一面,自然也有弱的一面。他写不好一个对联怎么了?人家喜欢那样写,又不是贴在别人的门上,是自己研究室,关你什么事?
你那么能对联是吗?那你自己写几部小说看看?
小子不才,也试言之:
当今文学,已非古之文学,师已非彼时之师,奈何求生之如故?当今社会,腐败尚存,官贪师腐,其犹如此,生何以堪?
文学非一成不变、墨守成规,“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之理也,文学无非修身养性怡情而已,何以人定之规而困人于死角耶?谬矣,惑亦!
金庸者,举世闻其名也,其文采、学识,当数古今屈指,其联虽稍有不谨,然对联非其所长也,何异于“领袖挑粪”之荒理也?是故与此,后人何必嘲其耶?人无全人,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