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去十岁 作者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1 17:36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02-11 12:58
减去十岁 作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平生事
- 2021-02-11 13:28
作者简介:
谌容,原名谌德容,祖籍四川巫山,生于湖北汉口。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动荡中度过,1951年到西南工人出版社门市部当店员,不久调到西南《工人日报》社读者来信组工作。1954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1957年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担任过音乐编辑和俄语翻译。1962年因病被机关精简,转到北京市教育局等待分配,直至1973年到北京市第五中学任俄语教员。此时曾多次到山西和北京郊区农村劳动和体验生活。1973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成长篇小说《万年青》和《光明与黑暗》。
1979年5月发表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受到文艺界注意。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人到中年》,通过对眼科医生陆文婷的生活和工作的描述,反映了知识分子的境遇和追求,引起强烈反响,获1981年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它改编的的同名影片曾多次获奖。以后又发表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其中《太子村的秘密》、《散淡的人》获奖。《减去十岁》获得好评。她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勇于触及现实问题,使作品具有相当强烈的时代感。
现为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
作品简介:
以谌容的《减去十岁》为代表的一批小说,虚构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减去十岁”的红头文件,于是戏剧性地使生活中的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干部、知识分子的内心产生了骚动。这些“荒诞”的梦,却真实地折射了当今社会的世风世俗和变态心理。这是小说创作吸收了国外荒诞艺术的养份而培养的中国式的“荒诞体”小说。小说创作甚至还可以移植一些非文学文体的基因而使整个小说作品“面目全非”。
谌容,原名谌德容,祖籍四川巫山,生于湖北汉口。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动荡中度过,1951年到西南工人出版社门市部当店员,不久调到西南《工人日报》社读者来信组工作。1954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1957年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担任过音乐编辑和俄语翻译。1962年因病被机关精简,转到北京市教育局等待分配,直至1973年到北京市第五中学任俄语教员。此时曾多次到山西和北京郊区农村劳动和体验生活。1973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成长篇小说《万年青》和《光明与黑暗》。
1979年5月发表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受到文艺界注意。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人到中年》,通过对眼科医生陆文婷的生活和工作的描述,反映了知识分子的境遇和追求,引起强烈反响,获1981年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它改编的的同名影片曾多次获奖。以后又发表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其中《太子村的秘密》、《散淡的人》获奖。《减去十岁》获得好评。她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勇于触及现实问题,使作品具有相当强烈的时代感。
现为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
作品简介:
以谌容的《减去十岁》为代表的一批小说,虚构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减去十岁”的红头文件,于是戏剧性地使生活中的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干部、知识分子的内心产生了骚动。这些“荒诞”的梦,却真实地折射了当今社会的世风世俗和变态心理。这是小说创作吸收了国外荒诞艺术的养份而培养的中国式的“荒诞体”小说。小说创作甚至还可以移植一些非文学文体的基因而使整个小说作品“面目全非”。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2-11 14:06
你说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