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 提问者网友:战魂
- 2021-04-25 01:41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4-25 02:28
- 1楼网友:行路难
- 2021-04-25 04:02
从心理分析上来看,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首先是缺少化解压力的手段;其次,部分青少年心里一直存在“心理病毒”,那就是“如果……我就自杀”,遇到事件的突然刺激,就会激活“病毒语句”;再次,青少年生活空间狭小,遇到负面事件刺激更容易失去生活乐趣。
针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特点,让生活变得快活是最有效的抗自杀方法,这就需要立体式地构建心理健康。首先要把生命教育贯穿始终,孩子越是面临压力,越要强调生命价值、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要以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为核心,不要把眼光只盯在成绩的增长上,而要关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经常和他们讨论人生大事和人生经验,在交流中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进行危机应对手段教育。最后,心理教育、心理健康应先从父母开始,然后是教师,最后再到孩子身上。青少年心理教育首先要对家长、教师减压,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处方二:学校增开心理辅导课
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尤以抑郁症最为突出。在抑郁症爆发之前,青少年会产生自闭、精神困顿等不良症状。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家长和学校的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疏导或进行心理教育,避免过多的埋怨和怪责。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青春期转型阶段,是人格被认同的一个过程,是对过去角色的置换,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他们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家长和老师的认同。当青少年发生心理疾病时,家长和老师一不留意,就很可能会忽视。现在部分孩子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遇到困惑的时候,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所以,培养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很重要,这需要家长特别留心,也需要学校做好充分的心理辅导。
如果中小学校能针对学生年龄段特点每周或定期开设心理辅导课,收效会更好。同时,家长和学校也要端正教育态度,功利化教育导向只能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